标本库

高原山鹑 Perdix hodgsoniae

标本信息

  • 平台号

    2151C0003200005131

  • 标本号

    NCS0000040

  • 标本馆

    SCNC

  • 国家

    中国

  • 单位

    西华师范大学珍稀动植物研究所

  • 采集地

    四川省

  • 产地1

    SC

  • 保藏状况

    完整

  • 共享方式

    合作研究共享

  • 标本属性

    普通

  • 单位

    西华师范大学珍稀动植物研究所

  • 标识符

    CSTR:19715.10.2151C0003200005131

  • 物种名

    高原山鹑

  • 拉丁名

    Perdix hodgsoniae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鸟纲 Aves

  • 鸡形目 Galliformes

  • 雉科 Phasianidae

  • 资源编码

    21131113127

  • 描述

    包桂濬:1978:形态描述 鉴别特征 体形似斑翅山鹑。眼下具较宽的斑块。颏、喉白色。在稍靠下方的胸羽黑而具白端,稍经磨损后全羽呈黑色,于是常在下胸部连成一片黑色。后颈和左右颈侧赤褐色,呈半环状项带。 形态 (依据指名亚种的标本) 雄性成鸟:头顶栗紫色,杂以黑色;枕和后颈黑色,杂以棕白色羽干和横斑;两鼻孔间连以狭窄黑斑。从额直伸至后颈的眼上纹,以及眼先和颊等均为白色。下颔基部有一短的黑色细纹;眼下有一黑色块斑,宽约l0毫米,长达15毫米,下伸向喉部,其上端后面与黑褐色耳羽相连;黑色块斑有棕色细纹;耳羽具白色羽干纹;后颈和颈侧具褐色半环状项带(最宽处约15毫米)o自背以至尾上覆羽棕白,而具排列紧密黑褐色横斑;中央尾羽略同,不过黑斑较粗,棕白部分还杂以若断若续的黑褐色斑纹;外侧尾羽棕栗,羽端有时缀黑;肩及翅上覆羽和三级飞羽等棕黄,而具较粗的黑色横斑及白色羽干纹,有些黑斑较为栗色;初级飞羽暗褐色,外翈羽具白斑,内啊具浅棕色横斑;次级飞羽黑褐色较深,内外翈均具较宽的浅棕色横斑,外翈的黑褐部分还布以栗色虫蠹纹。喉侧羽窄而长,但不变尖;颏和前颈白色;胸侧栗色;沿着项带前缘和上胸前缘杂以若断若续的黑线,形成黑圈;胸羽黑 色,羽端白色,在磨损以后全羽仅余黑色,于是这一部分羽毛连成一片黑色,此种情况在下胸特别明显而达于腹部;两胁棕白,具栗色横斑(约4—5毫米宽);腹部白色;尾下覆羽略带黄色,羽基黑褐色。 虹膜红棕色;眼周裸露部暗红色;嘴淡角绿色;跗蹠和趾淡绿棕色或角绿色。 雌性成鸟:与雄鸟相似。 量衡度: 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 ♂♂(5) 294—370 270—289 17—19 143—160 84—100 38—41 ♀(1) 19 145 100 39 包桂濬:1978:生物学描述 生态 冬季经常在海拔4,000米高度以下的地区生活,很少降到2,800米以下。生活在稀疏的苔藓高原,但也在生长着松散的金雀花(Caragana spinosa)矮树丛和杜松(Juniperus rigida)以及石南属(Erica)矮树丛的多岩的山脚生活;亦栖于雅鲁藏布江两旁庄稼地、牦牛牧场和矮树丛中。在后一类地带猎获量较多。 常由10—15只集群活动。受惊时,不常起飞,多逃窜,有时以滑翔方式滑下山坡。但它们起飞也很灵便,很快就能飞散开。在3、4月准备繁殖时,鹑群即分散,而两两成对地形成配偶。 食物主要为各种植物的种子、幼芽、浆果和苔藓类等,喜食新鲜食物。 鸣叫多在清晨和黄昏,发出“嗒卡嗒卡”的叫声。互相叫唤时,常发出一种奇异的”嘁嘁喳喳”声。受到惊扰时,叫声尖锐。 繁殖在5—8月间,巢大多营在多棘的矮树丛内,为浅窝,隐蔽于树旁或滚石下面。 为狩猎鸟,但由于捕获量有限,产业意义不大。 包桂濬:1978:分类讨论 亚种分化 本种在国内有三个亚种的分化:指名亚种(P.h.hodgsoniae),四川亚种(P.h.sifanica)及青海亚种(P.h.koslowi)。 贝克(1928)认为四川亚种与指名亚种的区别在于颊部黑斑块向下延伸的长度。指名亚种的黑斑块伸至喉部,左右连成项带状,而四川亚种则不然。但在我们查看过9个指名亚种的标本,黑块斑的状况完全与四川亚种相同,并无下伸至喉部的情况。我们认为四川亚种和青海亚种与指名亚种的主要区别,在于胸部羽色的不同。指名亚种的胸羽,大部为黑色,仅具狭窄的羽端,经过磨损后,窄的羽端消失,全羽呈黑色,邻近羽即相连成为一片黑色。至于四川亚种和青海亚种的胸羽,羽基虽亦为黑褐色(较指名亚种浅),而羽端1/3以上是白色的,在白色部分上还具两、三条黑斑,邻羽是不能相互连成一片黑色的。 沃乌利(1965)把四川亚种与青海亚种合并,但此二者在背部的横斑上有显著的差 别;前者横斑宽而呈黑色,后者则窄而呈浅栗色。还有在颊部黑块斑上,宽窄亦不同。在23个青海亚种标本中,仅有两个10毫米宽,有20个5毫米;还有一个7毫米;而在12个四川亚种标本中,8—10毫米宽的有9个,5—6毫米宽的仅有3个。这样看来,四川亚种的颊部黑块斑是较青海亚种为宽的。我们虽曾在青海天峻县(青海亚种分布区)采到一个与四川亚种十分近似的个体;同时在青海玉树县(四川亚种分布区)亦曾发现过近似青海亚种的个别标本,我们认为这都是一些混交种群,并不影响两个亚种的成立。 现就分布于我国境内高原山鹑的三个亚种检索如下: 1.下胸羽黑而具狭窄的白端,在羽端磨损后这些羽几乎连成一片黑色……指名亚种P.h.hodgsoniae 下胸羽端白色部分,即在磨损后,仍达羽长1/3以上,并具一、二条黑斑,羽的黑色部分绝不相并 成片……………………………………………………………………………………………………2 2.背部较暗,横斑较粗;下体具宽阔的黑色横斑…………………………………四川亚种P.h.sifanica 背部较苍淡,横斑细;下体具较窄的黑色横斑…………………………………青海亚种P.h.koslowi

鉴定/评论

选择评论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