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库

短翅鸲 Hodgsonius phoenicuroides

标本信息

  • 平台号

    2151C0003200001940

  • 标本号

    NCS0003617

  • 标本馆

    SCNC

  • 国家

    中国

  • 单位

    西华师范大学珍稀动植物研究所

  • 采集地

    四川省

  • 产地1

    SC

  • 保藏状况

    完整

  • 共享方式

    合作研究共享

  • 标本属性

    普通

  • 单位

    西华师范大学珍稀动植物研究所

  • 标识符

    CSTR:19715.10.2151C0003200001940

  • 物种名

    短翅鸲

  • 拉丁名

    Hodgsonius phoenicuroides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鸟纲 Aves

  •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 鸫科 Turdidae

  • 资源编码

    21131113172

  • 描述

    郑作新:1995:形态描述 鉴别特征 雄鸟全身暗铅灰蓝色;两翅黑褐色;尾羽蓝黑色,基部栗色;腹部白色。雌鸟全身暗橄榄褐色,腰和尾上履羽及尾羽稍沾棕色;下体淡黄褐色,颏、喉和腹部中央色淡近白。 形态 (根据采自四川的标本) 雄性成鸟:通体几乎都为暗铅灰蓝色;飞羽黑褐色,缘以暗灰蓝色;小翼羽黑色,具较宽的白色端斑;尾羽蓝黑色,中央尾羽无异色,其余尾羽基部为栗色;颏至胸部亦为暗铅灰蓝色;腹部白色;两胁下部黄褐色;尾下覆羽暗蓝灰,羽端白色。 雌性成鸟:上体暗橄榄褐色;飞羽暗褐色,各羽缘以淡棕沾灰色;腰和尾上覆羽及尾羽与飞羽同色而较带棕色,尾基棕色尤其显著;下体淡黄褐色,两胁褐色,腹部中央较淡近乎白色,尾下覆羽与下体同色但稍沾棕,羽端色淡近白。 幼鸟:上体橄榄褐色,各羽具棕黄色轴纹和端斑;下体棕白色,各羽缘以褐色,呈杂斑状。 虹膜暗褐色;雄鸟嘴黑色,雌鸟嘴暗褐色;跗蹠、趾和爪等黑褐色,雌鸟色淡近肉褐 色。 量衡度 : 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 ♂♂(10) 22.1 164.8 13.1 70.5 79 28.5 (20—25) (158—174) (13—14) (68—73) (77—80) (26—31) ♀♀(10) — 12.3 66.75 76.5 27.5 — — (12—13) (66—68) (75—78) (26.7—29) 郑作新 :1995 :生物学描述 生态 此鸟栖于海拔1 500—3 000米处,在某些地区栖息于3 000米以上的高山灌丛、林缘或茂密的竹林中。它鸣声幽雅清晰,早晚在地面上或在灌丛中鸣叫的同时还跳跃着觅食。性甚活泼而且机警,人很难接近他们。郑作新等(1973、1983)和吴至康等(1986)曾先后剖检鸟胃13个,内含蝽象、金龟子、甲虫、蚂蚁、鳞翅目幼虫等(胃内含甲虫碎片者居多),兼食一些杂草种子等。 郑作新:1995:分类讨论 分类讨论 据Ripley(in Mayr et Paynter,1964)和郑作新(1987),本种计有H.p.phoenicuroides和H.p.ichangensis 2个亚种,我们没有H.p.phoenicuroides模式产地尼泊尔的标本,也没有H.p.ichangensis模式产地湖北宜昌的标本,故无法对该2亚种作较确切的对比研究。我们对采自青海乐都,陕西郿县太白山,河北东陵,四川峨眉山、美姑、万源、木里、贵州威宁、绥阳,云南德钦、永德、双江,西藏察隅、聂拉木、林芝、左贡等地的标本,作了详细的量度和羽色的观察,雄鸟翅长68—73、雌鸟翅长66—68:雄鸟嘴长13一14,雌鸟嘴长12—13毫米。据Baken(1924),H.p.phoenicuroides翅长73—77,嘴长15毫米,我们的标本显然比H.p.phoenicuroides小;又据Vaurie(1959),H. p.ichangensis羽色较H.p.phoenicuroides 暗,而我们采自上述各地区标本的羽色并无暗淡之分,体色完全一致;其量度、羽色均与H.p.ichangensis亚种相符。 H.p.phoenicuroides是否分布于我国,有待今后进一步的探讨。

鉴定/评论

选择评论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