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库

中华稻蝗 Oxya chinensis

标本信息

  • 平台号

    2144C0002600207847

  • 标本号

    En-222588

  • 标本馆

    SYS

  • 国家

    中国

  • 单位

    中山大学生物博物馆

  • 采集地

    广东省

  • 产地1

    GD

  • 产地2

    广州市

  • 产地3

    白云机场

  • 采集人

    杨强,陈凯,梁丹,李韵

  • 保藏状况

    完整

  • 共享方式

    合作研究共享

  • 标本属性

    普通

  • 单位

    中山大学生物博物馆

  • 标识符

    CSTR:19715.10.2144C0002600207847

  • 物种名

    中华稻蝗

  • 拉丁名

    Oxya chinensis

  •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 昆虫纲 Insecta

  • 直翅目 Orthoptera

  • 剑角蝗科 Acridioidae

  • 资源编码

    21131541144

  • 描述

    头部较小,颜面明显向后下方倾斜,而头顶向前突出,二者组成锐角。触角一对,呈丝状,短于身体而长于前足腿节,由20余小节构成。上生多数嗅毛和触毛。一对大颚位于口的左右两侧,略显三角形,不分节,完全几丁质化,十分坚硬。胸部由3体节愈合而成,节间虽还存在界线,但各节已不能自由活动。基节和转节都短,尤其与身体连接的基节特别不明显。腿节十分发达。胚节细长如杆,带刺。跗节分为3小节。前跗节演变成一对瓜,爪间有一扁平的吸盘状中垫(arolium)。前足和中足都是步行足,而后足为跳跃足,特别强壮,其粗大的腿节外面上下两条隆线之间有平行的羽状隆起。股节上侧内缘具刺9一11个,刺间距离彼此相等。两对翅分别着生在中胸和后胸上,顺次称为前翅和后翅。前翅狭长于后翅。腹部由11个体节组成,其附肢几乎全部退化。第一腹节较小,左右两侧各右一个鼓膜听器。第二至第八腹节都发达。末3个腹节退化。其形态因性别而异。雌蝗第九和第十腹节小,且相互愈合。第十一腹节也退化,其背板位于肛门上方,称为肛上板(superanal=plate=epiproct),腹板则分成左右2片,称为肛侧板(副板)(podical plates=paraproct)。此腹节的一对退化附肢演变成短小的尾须(cercus)。腹部末端还有产卵器(ovipositor)。产卵器呈瓣状,共2对,背侧的一对称为背辨,由第九腹节的一对附肢演变而成,腹侧的一对称为腹瓣,由第八腹部的一对附肢变成。产卵时雌蝗变曲腹部、以其坚硬的产卵器钻掘泥土,产卵于其中,雄蝗第九和第十腹节也退化而愈合,但第九腹节的腹板却颇发达,一直延伸到身体末端,看起来好象裂为前后两片,称为生殖下板(Subgenital plate)。第十腹节的腹板则已完全消失。至于第十一腹节及其残存的附肢则与雌蝗相似。

鉴定/评论

选择评论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