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库

改则高原鳅 Triplophysa gerzeensis

标本信息

  • 平台号

    2142C0002400018792

  • 标本号

    00089_0024

  • 标本馆

    MHBS

  • 国家

    中国

  • 单位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博物馆

  • 采集地

    西藏自治区

  • 产地1

    XZ

  • 产地2

    改则县

  • 产地3

    城关

  • 采集人

    所一室

  • 保藏状况

    1.完整

  • 共享方式

    1.完全开放共享

  • 标本属性

    副模

  • 单位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博物馆

  • 标识符

    CSTR:19715.10.2142C0002400018792

  • 物种名

    改则高原鳅

  • 拉丁名

    Triplophysa gerzeensis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鱼纲 Pisces

  • 鲤形目 Cypriniformes

  • 鳅科 Cobitidae

  • 资源编码

    21131119227

  • 描述

    身体延长,前躯近圆筒形,后躯稍侧扁。尾柄较低,尾柄高度自起点向尾鳍方向渐降低,但尾柄起点处的宽小于该处的高和尾柄高。头部稍平扁,头宽大于头高。吻长等于或稍长于眼后头长。口下位。唇厚,唇面有深皱褶。下颔匙状,一般不露出。须中等长,外吻须后伸达鼻孔和眼前缘之间的下方,颌须后伸达眼中心和眼后缘之间的下方。无鳞,皮肤光滑。侧线薄管状,往后侧线孔渐稀乃至消失,多数终止在背鳍的下方,少数终止在骨鳍的上方。鳍较长。背鳍背缘平截,背鳍基部起点到吻端的距离为体长的52~57%。胸鳍长约为胸、腹鳍基部起点之间距离的2/3。腹鳍基部起点与背鳍的基部起点或第一根分枝鳍条基部相对,末端伸达臀鳍起点或稍超过。尾鳍后缘稍凹入。体色(甲醛溶液浸存标本):基色腹部浅黄,背部浅褐。背部在背鳍前、后各有4~5块褐色横斑或鞍形斑,其宽约等于斑间距。体侧沿纵轴有1列较大的褐斑块,其余为不规则的褐色小斑点或条。背、尾鳍有不明显的小斑点。鳔的后室退化,仅残留一个很小的膜质室。肠短,自“U”字形的胃发出向后,在胃的后方折向前,至胃的前端处再后折通肛门,呈“Z”字形。肠长稍短于体长。

鉴定/评论

选择评论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