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1C0001200000685
7290100312
HNU
中国
河南师范大学标本馆
完整
合作研究共享
普通
CSTR:19715.10.2141C0001200000685
珠颈斑鸠
Streptopel chinensis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鸟纲 Aves
鸽形目 Columbiformes
鸠鸽科 Columbidae
21131113137
郑作新:1991:形态描述 鉴别特征 头为鸽灰色;上体大都褐色,而下体则为粉红色;后颈有宽阔的黑羽领圈,缀以黄色以至白色的珠状细斑;外侧尾羽黑褐,末端白色,在展尾时十分显著。 形态 (依据采自北京的指名亚种标本) 雄性成鸟 前额和头顶前部淡灰,头顶余部以至后头为鸽灰而带葡萄酒的粉红色;后颈基处和其两侧有宽阔的黑色领圈,黑羽末端为白色或黄白色,成点斑状;上体余部为褐色,羽缘较淡;中央尾羽与背同色,但较深些;外侧尾羽黑色,末端为宽阔的白斑;翼缘及外侧小覆羽和中覆羽等均蓝灰色,其余覆羽较背部为淡;飞羽深褐,羽缘较淡;颏近白色;头侧、喉、胸及腹等均为葡萄酒的粉红色;两胁和腋及尾下覆羽均灰。 雌鸟体色与雄鸟相似,但不如后者辉亮。 虹膜褐色;嘴深角褐色;跗蹠及趾均紫红色,爪角褐色。 量衡度:(注:见图1) 郑作新:1991:生物学描述 生态 平时多栖于多树的草地上、郊野农田间,或住家附近。常结集小群,有时和山斑鸠和其他鸠类混合成群,在树上停歇,或在地面觅食,受惊就立即飞避至附近树上。飞翔时两翅拍动,要比山斑鸠快些;飞行十分迅速,但不能持久。 鸣声响亮,音调较山斑鸠稍高。鸣叫时作鞠躬状,犹如其他鸠类。声如“ku-ku-u-ou”,一分钟连续叫十多次,有时末尾还加一“ku”。据Hemmingsen (1973),此鸠有6种不同叫声:(1) tootoo toorr too(约1.3秒),(2) too troorr, (3) too troorr too, (4) too-too troorr, (5) too troorr troorr too, (6) troorr troorr trroo”,在晨昏间常能听到。 食物几乎全为植物性的。我们在陕西南部曾于4—10月间剖析52只鸟胃,结果除了在一只鸟胃内见有昆虫碎片外,其余鸟胃内全为植物性物质,包括稻谷(13次)、小麦(11次)、玉米(8次)、绿豆(5次)、高梁(2次)、黄豆(2次)、豌豆(2次)、黑豆(1次)、粟(1次)、油菜籽(1次)以及杂草种子等。 李桂垣等(1985)在四川剖检43只鸟胃,其中除于3—4月发现有3只鸟摄食蝇蛆和蜗牛外,其余各鸟的食物均为植物质,包括稻谷(22次)、小麦和玉米(各10次)、油菜(9次)、豌豆(5次);以及菜豆、红薯、芝麻等。全年的食物未见显著差异。吴志康等(1986)在贵州省先后剖检过19只鸟胃,其内含物也以农作物为主。 巢通常置于树上或在矮树丛和灌木丛间。在南方也曾在龙舌兰叶子上面和山边岩石的裂缝中找到其巢。巢以稀疏树枝构成平盘状,外径约32 × 42,内径约8×8.5厘米,一窝常产2枚卵。巢一般离地约2米。卵白色,稍有光泽,呈椭圆形,一端有时稍尖些。卵大小平均为28.7×20.8毫米。雌雄均参加孵卵,约18天左右出雏。双亲均参加喂雏工作。 郑作新:1991:分类讨论 亚种分化 本种计有8个亚种,其中产于我国者有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