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库

纵带玉蕈甲 Amblyopus vittatus

标本信息

  • 平台号

    2113C0001600163116

  • 标本号

    174244

  • 标本馆

    HBU

  • 国家

    中国

  • 单位

    河北大学标本馆

  • 采集地

    云南省

  • 产地1

    YN

  • 产地2

    腾冲县

  • 采集人

    毛本勇

  • 保藏状况

    良好

  • 共享方式

    合作研究共享

  • 标本属性

    普通

  • 单位

    河北大学标本馆

  • 标识符

    CSTR:19715.10.2113C0001600163116

  • 物种名

    纵带玉蕈甲

  • 拉丁名

    Amblyopus vittatus

  •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 昆虫纲 Insecta

  • 鞘翅目 Coleoptera

  • 大蕈甲科 Erotylidae

  • 资源编码

    21131567190

  • 描述

    长卵形,背面稍隆起;黑色光泽强,头顶后缘的斑和鞘翅上的斑桔色,鞘翅斑从基部伸达后缘,近基部处最宽,内含1个小黑点,斑在此处向内侧伸出1个极宽的短支,斑中间最窄;跗节及爪节黄褐色。唇基较窄,前缘凹,前缘和两侧具饰边,唇基刻点细密;额唇基缝仅两侧明显,头顶的刻点粗疏。触角短,向后伸仅达前胸背板基部1/2处,端部3节膨大形成卵圆形棒节,被金色长毛;第1节粗壮;第2节小球形;第3节长是下面的2节之和;第4~8节长度几乎相等;第8节较第7节宽;第9节梯形;第10节新月形;第11节小,近圆形;第2~11节相对长度比依次为:5.0:11.5:7.0:7.0:6.9:6.0:7.0:10.5: 7.5:9.0。复眼大,眼面粗糙,眼间距是眼半径的1.1倍,眼内侧与眼相切各有1条凹沟。颏隆起部分为三角形,盘区有三角形平台;下颚须末节宽是长的2.2倍;下唇须柱形,端部平截。前胸背板宽是长的1.8倍,背面极为隆起;盘区刻点大,余地刻点小。前缘中间稍向前突,具饰边;侧缘弧形,基部之前最宽,向前后方稍汇聚,饰边明显;基部中间呈弱叶状突出,仅两侧有饰边。前角和后角均为钝角,各角有1明显的角孔。小盾片稍宽,心形,镶少量刻点。鞘翅饰边完整,每鞘翅有9条刻点列(最外1条不明显),行间具细小的刻点和刻线。后翅的径室钝角三角形;翅痣椭圆形;MP3脉较长。前胸腹板中间近三角形隆升,前缘中间有1尖,后缘凹;基节线明显,前端内弯,内弯处有1凹坑;两侧刻点强。中胸腹板横宽,刻点多,被长毛。后胸腹板中间的刻点细密,两侧粗疏,中间有1纵向凹沟,基节线长达后胸侧缘。腹部刻点密集,每节腹板两侧各有1粗刻点构成的凹坑,整个腹面被金色长毛。雄性生殖器中叶稍弯曲,端部斜截,中柱长是中叶的2.3倍,生殖刺突近柱形,端部形成锐尖。胫节为宽三角形,端部内侧具2齿。 体长:6.0-10.0mm;宽:3.5-4.5mm.

鉴定/评论

选择评论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