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宿主:狗、水貂、褐家鼠、黄鼬、狼、貉、狐、獾、水獭、浣熊、猫、猪、牛、马等,也寄生于人。
寄生部位:肾脏、腹腔。
形态特征:成虫活时呈血红色,圆柱形,两端略细。角质层有横纹。虫体两侧各有一行乳突,愈向后乳突排列愈紧密。口孔位于顶端。其周围有两圈乳突,内圈六个乳突细小,外圈六个乳突高大呈半球形。各有两个亚背、两个亚腹和两上侧乳突。
雄虫:长12.3-13.5厘米,宽0.26-0.3厘米。尾端有钟形无散肋的交合散,长0.885-1.107毫米,宽1.505-16.81毫米,其前缘略有凹人,交合散的边缘和内壁有许多小乳突,中间有一个锥形隆起。交合刺一根,表面光滑,由锥形隆起端部的泄殖孔中伸出,长5.090-5.443毫米。
雌虫:长23.2-34.4厘米,宽0.35-0.6厘米。阴门开口于虫体前端腹面中线上,距头端5-8.5毫米处。肛门卵圆形,位于尾端。
卵:椭圆形,棕黄色,长0.056-0.066毫米,宽0.033-0.042毫米。卵壳厚,其表面有许多小凹陷,两端有像栓塞样的结构。
生活史:第一中间宿主是蛭形蚓科和带丝蚓科的环节动物。第二中间宿主是鱼类。在水和潮湿的土中约需6个月才能发育为含有第一期幼虫的卵。卵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能生存五年。含有幼虫的卵若被生中间宿主蛭形蚓科(Branchiobdellidae)和带丝蚓科(Lumbriculidae)的环节动物吞食后,幼虫在消化道内孵出,而钻入体腔,经发育变为第二期幼虫。含有第二期幼虫的蚓科环节动物被第二中间宿主--鱼类吞食后,幼虫就移行到肠系膜,并在那里成囊,经两次脱皮形成第四期幼虫。终宿主的感染是由于食用未煮熟的含有第四期幼虫的鱼所所致。第四期幼虫进入终宿主体内约需两个半月发育为成虫。由卵到成虫约需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