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库

斑络新妇蛛 Nephila maculata

标本信息

  • 平台号

    2111C0002500007148

  • 标本号

    Ar 8261

  • 标本馆

    IOZ

  • 国家

    中国

  • 单位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标本馆

  • 采集地

    云南省

  • 产地1

    YN

  • 保藏状况

    完整

  • 共享方式

    合作研究共享

  • 标本属性

    普通

  • 单位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标本馆

  • 标识符

    CSTR:19715.10.2111C0002500007148

  • 物种名

    斑络新妇蛛

  • 拉丁名

    Nephila maculata

  •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 蛛形纲 Arachnida

  • 蛛形目 Araneae

  • 长脚蛛科

  • 资源编码

    21131361103

  • 描述

    朱明生 宋大祥 张俊霞:2003:形态描述 雌蛛体长30.00~,50.00。一雌蛛体长46.28:头胸部长14.13,宽10。62;腹部长32.40,宽14.94。背甲黑褐色,密被白色细毛,中窝之前的头部后端中央具一对黑色角状突起。颈沟深,黑色,中段具一凹陷。中窝深,横向。两眼列均后凹,后眼列稍宽于前眼列。前中侧眼间距大于前中眼间距(2.25:0.65);后中侧眼间距大于后中眼间距(2.45:0.71);前、后侧眼相互靠近,着生在一明显隆起的眼丘上。中眼域长1.05,前边宽1.33,后边宽1,36。前中眼=前侧眼=后中眼>后侧眼(0.34:0.34:0.34:0.31)。额高1.02,约等于前中眼直径的3倍。螯肢黑褐色,前齿堤有3齿。后齿堤有4齿。触肢的腿节、膝节和胫节的基半部呈黄色,其余部分黑色。下唇、颚叶和胸板均呈黑褐色。胸板心形,近前缘的中部具锥状隆起。步足黑褐色,胫节近基部具一较宽的黄褐色环纹。步足多短粗的刺,而无长刺。腿节无听毛;胫节具数列约25~35根听毛;后跗节Ⅰ~Ⅲ各具1根很短的听毛;跗节无听毛;跗节器相对较小(直径约0.05),位于各跗节近中部。步足测量:Ⅰ89.55(25.92十25.65十33.30+4.68),Ⅱ72,45(21.78十20.97+25.65十4.05), Ⅲ70.11 (14.40十11.88十14.31十3.24), Ⅳ75.60(25.20十20.79十25.11+4.50)。足式:1,4,2,3。腹部近长卵形,最宽处在前端。生活时的颜色非常美丽。背面褐色,近前缘处有一黄色横带,其后中央的两侧至腹部后端各有一较宽的黄色纵条斑,外侧为黄色小斑点和较细的黄色纵条斑。腹部腹面暗褐色,散布一些大小不等的黄色斑点。外雌器黑褐色,近后缘具一横褶和一横沟,后缘具一短宽的中隔,两侧各有一指向内后侧的小突起,插入孔位于外雌器的后面;纳精囊亚球形,连接 图34 斑络新妇(♀) Nephila,pilipes (Fabricius) A.雌蛛,背面观(female,dorsal view);B. 同上,腹面观(do.,ventral view);C~D.外雌器,腹面观(epigynum,ventral view);E.同上,后面观 (do.,posterior view);F.同上,背面观 (do.,dorsal view)管短粗,呈“8”字形。 雄蛛体长5.00—6.50。一雄蛛体长6.39:头胸部长2.43,宽1.89;腹部长4.32,宽1.53。体长约为雌蛛的1/7左右。背甲黄褐色,无锥状突起,头部后半部的中央具一对纵向的肾形黄色斑。中眼域宽大于长(0.50:0.48),前边大于后边。前后侧眼相接。螯肢、颚叶、下唇和胸板均呈黄褐色。步足浅褐色,具少量粗长的刺。腹部黄褐色,背面中央的两侧各具一较宽的浅色纵条斑。腹部侧面和腹面的斑纹近似于雌蛛。触肢和步足测量:触肢2.11(0.58十0.34十0.44十0.75);步足Ⅰ 21.60(5.31十6.66十7.56十2.07), Ⅱ16.29 (4.32十,4.23十5.94十1.80), Ⅲ8.28 (2.52十2.16十2.52十1.08),Ⅳ15.03(4.59十3.87十5.04十1.53)。足式:1,2,4,3。触肢的胫节有12根听毛。触肢器的盾板卵圆形,腹面中央具一缺刻,副跗舟的顶部超过亚盾板,引导器的顶部平直而不弯曲。 鉴别特征:本种雌蛛的背甲具一对角状突起而不同于棒络新妇 N.clavata,腹部 观察标本:2 ♂♂,海南尖峰岭,1995年5月10日,顾茂彬采;10♀♀,海南尖峰岭,1995年10月2日,顾茂彬采;3♀♀,云南景洪县,2000年7月21日,朱明生、张锋、张俊霞采;10♀♀(幼蛛)3 ♂♂,贵州贵阳市花溪区,2000年8月13日,张俊霞采;1♀,贵州荔波县,2001年8月13日,张俊霞、张志升采。 朱明生 宋大祥 张俊霞:2003:生物学描述 生物学:在树林间、林缘或公园内结网。结网高度2~3 m,网的直径最大可达2m。网的中枢通常接近网的顶部。驻网姿势为垂直下位,在网的中央。 朱明生 宋大祥 张俊霞:2003:分类讨论 胡金林和吴文贵(1989)记述本种分布于新疆,描述和图均系仿自宋大祥(1987);冯钟琪(1990)虽然记述了本种,但没有注明分布。由于本种属典型的东洋界种类,很可能分布于新疆和北京的记录有误。

鉴定/评论

选择评论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