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鲀科,为近海底层肉食性鱼类,以贝类、甲壳类和小鱼为食。多栖息于沿海及河口附近。遇敌时吸气胀成球形,漂浮水面。春季溯河繁殖。幼鱼在淡水肥育,翌春入海。个体小,常见体长100~150 mm。血及内脏剧毒,须慎食。血、肉和内脏均可入药。分布于东南沿海及其江河下游。体椭圆形,尾部尖细。吻钝。口小,端位。颌各具2个喙状牙板。体裸露,仅背、腹部门中密布小刺。背、臀鳍相对;胸鳍宽短;无腹鳍;尾鳍截形。背侧具1鞍状斑,背鳍基部有1大黑斑。原始文献: Iter Chinensis, p. 226; English ed., I, p. 364; II, p. 331. 模式产地: Canton 生境: 近海底层鱼类 国内分布: 我国各近海及珠江, 长江, 辽河等河内 国外分布: 朝鲜, 日本, 菲律宾 资料来源: 东海鱼类志:566. 福建鱼类志[下册]:604-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