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库

黄腹冠鹎 Criniger flaveolus

标本信息

  • 平台号

    2111C0002200002970

  • 标本号

    32071

  • 标本馆

    IOZ

  • 国家

    中国

  • 单位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标本馆

  • 采集地

    云南省

  • 产地1

    YN

  • 保藏状况

    完整

  • 共享方式

    合作研究共享

  • 标本属性

    普通

  • 单位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标本馆

  • 标识符

    CSTR:19715.10.2111C0002200002970

  • 物种名

    黄腹冠鹎

  • 拉丁名

    Criniger flaveolus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鸟纲 Aves

  •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 鹎科 Pycnonotidae

  • 资源编码

    21131113160

  • 描述

    郑宝赉:1985:形态描述 鉴别特征 体形较 Pycnonotus 为大。上体橄榄黄,具明显羽冠;翅暗褐(新鲜标本褐黑),外翈茶黄;尾羽暗棕;头侧灰白色;喉纯白;下体鲜黄,殊为艳丽。 形态 (C. f. flaveolus,采自云南) 成鸟:头顶褐色,羽端渲染橄榄黄;前额羽基灰白;上体橄榄黄色;尾上覆羽转棕;翼上覆羽棕褐色,羽缘染以橄榄黄;新鲜标本飞羽褐黑(陈旧标本狐变为暗褐色),外翈呈暗茶黄色,内侧飞羽双翈几纯为暗茶黄;尾暗棕褐,外侧尾羽先端浅淡;眼先灰白,眼后具不明显的暗色纵纹,其上方羽色灰白;耳羽和颊概缀以灰白色,有的微染褐灰;颏、喉纯白;余下体呈鲜黄色;有的胸部染橄榄褐;胁橄榄褐;翼缘黄色,翼下覆羽淡黄。 幼鸟(1962年4月14日采自云南潞西):与成鸟相似。 虹膜深红;嘴黑灰或灰黑,上嘴端部和下嘴先端浅淡,呈灰白色,跗蹠暗棕、肉棕或为角色。 量衡度:(注:见图1) 郑宝赉:1985:生物学描述 生态 栖于海拔约1,600米以下的次生阔叶林、季雨林或沟谷林,结集小群活动于乔木或灌木丛。此鸟数量不多。曾见与山椒鸟、鹃鵙、奇鹛、凤鹛等混群。鸣声清脆婉转。 剖验采自1月(3只)、2月(2只)、4月(9只)和5月(5只)的19只鸟胃,内含物纯系植物性物质,有榕果(3次)、种子(3次)、浆果(2次)、野樱桃(1次)和其它果实(12次)。 1962年4月14日在云南西部潞西三台山(海拔1,250米)获得1只雌性幼鸟,嘴角尚软,呈黄色;体羽与成鸟相似。 郑宝赉:1985:分类讨论 分类讨论 黄腹冠鹎有2个亚种,据记载,与云南西部接壤的缅甸东北部可见指名亚种(Smythies, 1953; Mayr, 1960; Ali et al., 1971),而与云南西南部和南部毗连的缅甸北掸邦则分布有 C. f. burmanicus(Smythies, 1953; Mayr, 1971)。burmanicus 以喉部白色后延至上胸,上体少橄榄绿多灰,尤以头部和冠部多沾灰而与指名亚种相区别。经检查采自云南西部盈江(3♂♂、3♀♀、1О)、潞西(l♂、1♀、1О)、西南部永德(3♂♂)、孟定(1♂、2♀♀)、耿马(3♂♂、1♀)、西盟(1♂、2♀♀)和南部孟连(1♂、1♀)、勐遮(7♂♂、2♀♀)和勐海(2♂♂)共计36号标本,仅永德的2只雄鸟冠羽有灰色渲染,潞西和盈江的个别标本冠羽褐色渲染橄榄黄,而西南部、南部的冠羽微沾棕色,橄榄黄不著,盈江和永德的标本下体较西双版纳的稍鲜亮。至于喉部的白色,同一采集地的有的只限于颏和上喉部,有的延及下喉,此或因标本制作技术所造成的白色范围大小差异。因缺乏burmanicus 作比较,永德的标本暂列为指名亚种。 亚种分化 有2个亚种,分布于中国的为指名亚种。

鉴定/评论

选择评论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