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库

拟板希蛛 Achaearanea subtabulata

物种信息

  • 物种名

    拟板希蛛

  • 拉丁名

    Achaearanea subtabulata

  •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 蛛形纲 Arachnida

  • 蛛形目 Araneae

  • 球蛛科 Theridiidae

  • 资源编码

    21131361103

  • 描述

    朱明生:1998:形态描述 雌蛛体长3.30—4.90。正模体长4.90。头胸部长1.50,宽1.40;腹部长3.50,宽3.30,高3.90。背甲黑褐色,头部后半部在颈沟的中央有一“V”字形黑色斑,颈沟及放射沟黑色。中窝圆形,较深。前眼列后凹,后眼列近于平直。前中眼间距大于前中侧眼间距(0.09:0.04),后中眼间距大于后中侧眼间距(0.09:0.08),两侧眼相接。中眼区长大于宽(0.33:0.31),前边小于后边(0.30:0.31)。前中眼=前侧眼<后中眼=后侧眼(0.10:01.10:0.11:0.11),除前中眼外,各眼基均有棕色环。螯肢黄色,前面内、外侧缘有灰褐色条纹,前齿堤有l齿,后齿堤无齿。颚叶、下唇黄褐色,颚叶基半部呈黄色。胸板黄色,后半部中央有一“V”字形黄褐色斑,后端黄褐色,两侧在每两对步足相对的位置都各有一黄褐色环形斑,很小。步足黄色,有棕色或黑褐色环纹。步足测量:I 10.60(3.20+3.20+3.20+1.00),Ⅱ6.80(2.10+2.00+1.90+0.80),Ⅲ4.35(1.45+0.95+1.30+0.65),Ⅳ8.20(2.60+2.40+2.30+0.90)。足式:1,4,2,3。腹部球形。背面前半部的中央有一黑褐色纵斑,外围有白色边,后半部中央有一呈三角形的黑色斑,前、后两斑之间以黑色条斑、斑点相连;腹部两侧为黑色与白色相间的斜条斑,纺器的基部有一长方形黑褐色斑。纺器棕色,基部的两侧白色,每侧有2个黑色斑点。外雌器黑褐色,近下缘有一椭圆形陷窝,陷窝具侧面边及后面边,后面边下部略呈弧形。 雄蛛体长2.20—2.40。配模体长2.40。头胸部长1.10,宽1.10;腹部长1.45,宽1.05。中窝深,黑褐色。步足橙黄色,只有第四对步足的胫节、后跗节末端有黄褐色环纹,余各节均不明显。其他特征同雌蛛。步足测量:I 7.20(2.35+2.20+2.00+0.65),Ⅱ5.10(1.60+1.50+1.40+0.60),皿3.45(1.10+0.95+0.90+0.50),Ⅳ4.70(1.60+1.40+1.20+0.50)。足式:1,2,4,3。触肢器的胫节有1根听毛。触肢器短。 朱明生:1998:生物学描述 在河北发现生活在棉枝叉间,结不规则网;在吉林生活在草丛中。 朱明生:1998:分类讨论 本新种非常近于板隅希蛛 Achaearanea tabulata,但经与Yoshida赠送的日本标本核对,并非同一种,主要差别在于:①雄蛛触肢器的插入器短,②两者外雌器内构不同,③本新种的纺器基部不具黑棕色环,而在两侧各具3个黑色斑。朱明生等(Zhu,et al.1991:172,figs.1—2)报道产于河北井陉的日本希蛛 Achaearanea inpponica 一雄性应系本种。

平台号 馆名 标本号 资源编码
2113C0001500007067 河北大学标本馆 007003 21131361103
2113C0001500007066 河北大学标本馆 007002 21131361103
2111C0002500008586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标本馆 Ar 7486 21131361103
2111C0002500008544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标本馆 Ar 6558 21131361103
2111C0002500008538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标本馆 Ar 6583 21131361103
2111C0002500008502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标本馆 Ar 6575 21131361103
共15条信息 共3页 每页显示6条

鉴定/评论

选择评论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