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库

中国石龙子 Eumeces chinensis

物种信息

  • 物种名

    中国石龙子

  • 拉丁名

    Eumeces chinensis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两栖纲 Amphibia

  • 有尾目 Caudata

  • 石龙子科 Scincidae

  • 资源编码

    21131115131

  • 描述

    鉴别特征 体较粗壮;有上鼻鳞,无后鼻鳞,第二列下颞鳞楔形;后颏鳞2枚;典型的有5条浅色纵纹,背中部1条在头部不分叉,侧纵纹由断续斑点缀连而成;背面和腹面散布浅色斑点;老年成体浅线纹不甚明显,斑点和蓝色亦消失,颈侧及体侧经棕色。幼体背面黑色,具3条浅黄纵线,尾浅蓝色。 形态 体全长一般为207-314mm。 吻钝圆,吻长与眼耳间距约相等。吻鳞大,背面可见部分一般略小于额鼻鳞;上鼻鳞1对,较小,长略大于宽,在中线相接;额鼻鳞一般被额鳞前端分隔,少有相接,一般与前颊鳞相接;前额鳞显著大于上鼻鳞,相接构成中缝沟;额鳞相对地短,其长度约等于额顶鳞与间顶鳞之和,短于从它到吻端的距离;额顶鳞一般大于前额鳞,相接构成鳞沟;间顶鳞1枚,一般比额顶鳞小,将顶鳞分离,直与颈鳞相接;顶眼清晰;顶鳞一对彼此分离;颈鳞1-3对。 鼻鳞小,鼻孔位于鼻鳞中央,将鼻鳞分为前后两半,中间有一条明显的缝线;一般无后鼻(偶有1枚);颊鳞2枚,前颊鳞高大于宽,仅略高于后颊鳞,后颊鳞较大,长略大于高,一般与第3枚上唇鳞相接;眶前下鳞2枚;眶后下鳞4枚(偶有5枚);一枚较小的眶前鳞,下面有一列逐渐变小的粒鳞;两枚小的眶后鳞,下面的1枚较大;眶上鳞4枚,第2枚相对地很大,前2枚与额鳞相接(偶有3枚相接);上睫鳞一般8枚,前面的鳞略大于后面鳞的2-2??倍,中间部分的眼鳞上缘与上睫鳞相接;下眼脸被鳞,有少数扩大的鳞片,有2行小粒鳞将它与眶下鳞分隔;颞鳞1+2+3,第1列颞鳞相对地小,第2列上颞鳞长,略呈扇形,有的后部宽于前部,第2列下颞鳞与上颞鳞接近或等大,上缘变宽,下缘楔形端与第1列颞鳞和最后枚上唇鳞相接,第3列颞鳞窄长,碎裂为小鳞,在枕部进入耳区;颞部较宽,雄性更肥肿;上唇鳞7枚(偶有6枚或8枚),第1枚与前颊鳞相接,后面5枚唇鳞显著高大于前面的唇鳞,后面的2枚唇鳞等大或最后1枚最大,并接近耳孔部位;下唇鳞6枚;颏鳞中等大,与唇鳞缘仅略长于吻鳞;后颏鳞2枚,不对称,前后排列,后枚大于前枚;颔片3对,内侧缘长显著大于宽;耳孔小,前缘具2-3枚瓣突,周围有18-20枚鳞片;鼓膜深陷。 体鳞平滑,圆形,覆瓦状排列。耳孔后的颈部一周有32-34枚鳞,颈部最细小部一周有鳞26-29枚;环体中段鳞22-26行,一般24行;肛前鳞8枚,中间1对最大,侧面的渐次变小,外侧鳞重叠于内侧鳞之上;肛后侧鳞略有区分,无棱鳞;尾长为头体长的1.5倍左右,尾腹面正中1行鳞扩大,从基部至尾端约90枚鳞片。 四肢发达,前后肢贴体相向时,指趾端恰相遇,或不相遇,或相重叠;前肢前伸时指端可达眼;腋区覆盖小鳞,前肢基部一周有13-14枚鳞片,腕部有2枚结节鳞,指长顺序为3-4-2-5-1,后肢基部无小鳞,蹠部的一团结节鳞有6枚,后面的最大,后肢基部一周鳞约有18枚,无扩大的结节鳞痕迹;股部后面有和它略相区别的鳞片,膝部有两对大的垫状板鳞、后对最,有时分离;仅在第Ⅳ趾趾下瓣为14-17枚。

平台号 馆名 标本号 资源编码
2163C0001300013616 青藏高原生物标本馆 0483_01 21131115131
2163C0001300013615 青藏高原生物标本馆 0483_02 21131115131
共2条信息 共1页 每页显示6条

鉴定/评论

选择评论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