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库

三突花蛛 Misumenops tricuspidatus

物种信息

  • 物种名

    三突花蛛

  • 拉丁名

    Misumenops tricuspidatus

  •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 蛛形纲 Arachnida

  • 蛛形目 Araneae

  • 蟹蛛科 Thomisidae

  • 资源编码

    21131361103

  • 描述

    宋大祥 朱明生 :1997:形态描述 雌蛛长4.60—5.70毫米。头胸部通常绿色,眼丘及眼区黄白色。前列眼各眼大致等距离排列。两侧眼丘隆起,基部相连。前侧眼及其眼丘最大。前两对步足显著长于后两对。步足的基节、转节、腿节通常绿色,膝节以下黄橙色或带一些棕色环。腹部梨形,前窄后宽,背面黄白色或金黄色,并有红棕色斑纹。 雄蛛长2.70—4.00毫米。头胸部近两侧有时可见一条深棕色带,头胸部的边缘亦呈深棕色。前两对步足的膝节、胫节、后跗节、跗节上有深棕色斑纹。腹部后端不象雌蛛那样加宽。背面为黄白色鳞状斑纹,正中有一枝叉状黄橙色纹。腹部后缘上有的也有红棕条纹。 幼蛛:三突花蛛幼蛛一般脱皮5次,有6个龄期,亦有5个龄期(雄)、8个龄期和9个龄期(雌)。各龄期的特征: 一龄:体长1.20—1.50毫米。全体黄色、透明无斑纹。二列眼均后凹,占据头部整个宽度,后眼列>前眼列,除前中眼略小外,其它6眼等大。体毛不直立,背甲处有3—4根刺。头胸部与腹部几乎等长,呈圆形。步足粗壮,爪不显。在卵袋内。 二龄:体长在1.90毫米左右。体桔黄色,透明。眼丘出现。体毛和刺直立,胸板桃形,腹部扁平,背面有银白色斑块。第1、2对步足长于第3、4对步足。 三龄:体长1.70—2.50毫米。头胸部黄白色或浅绿色。半透明或不透明。腹部长于头胸部。腹背心脏斑明显。第1、2对步足的颜色较第3、4对的颜色稍深。 四龄:体长在2.30—3.40毫米。头胸部浅绿色或浅黄色,腹部有白、黄、浅绿色组成不规则云状斑,心脏斑有的个体不明显,有的个体呈“干”字形或“三”字形。 五龄:体长2.90—4.30毫米。雌雄蛛已开始可以区别:雌蛛头部桔红色,腹部黄白、黄绿色,鳞状斑连接较密。腹部呈梨状。明显大于头胸部,出现各种斑纹。少数个体外雌器处已突出。雄蛛体色较雌蛛绿。背甲从侧眼向后方呈现出一对褐色环带。第1、2对步足明显有褐色环纹。触肢末端已开始膨大呈荷苞状。 六龄:雌蛛长3.70—6.30毫米。头胸部白色、米黄色至绿色。腹部黄白色和银白色,腹侧到腹末有斜形环带,有的个体有斑纹。外雌器已隐约可见。 生物学: 宋大祥 朱明生 :1997:生物学描述 (1)习性:三突花蛛为我国长江和黄河流域棉区的优势蜘蛛。体色随环境而有变化。捕食范围很广,在棉株上逐枝、逐叶、逐花进行搜索寻找和捕食害虫。 (2)历期:三突花蛛各发育阶段的历期是随着发生代次和温度高低不同而有差异。 世代历期:在湖北省武汉市以越冬代期为最长,完成一个世代需200天以上;第二代最短,只有77天左右;第一代为94天。 温度的影响:温度对发育历期有较大影响。三突花蛛以32℃恒温条件下发育的历期为最短,完成一个世代仅需52.73天;低于此温度,历期就延长,如30℃为59.62天,25℃为84.50天,20℃时140.50天,15℃时183.60天。 (3)发育温区:根据实验数据,从理论上推算各发育阶段的温区范围是:卵期的发育温区为9.9566—35.0151℃之间。幼蛛各龄期发育温区大约在5—38℃之间,最适发育温区约为27—29℃。幼蛛发育的最低温度临界点范围为5—9℃,以一龄幼蛛为最低,4.9982℃,四龄幼蛛最高,为8.9996℃。幼蛛发育高温临界点范围为34—38℃,以二龄为最低,33.9723℃,六龄为最高,为38。68℃。全幼蛛期发育的最适温度为30℃,最低临界温度为7.10—38℃之间;高温临界温度为38℃;低温临界温度为7.91℃;发育速率变化的拐点为28℃。 (4)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三突花蛛卵、雌性幼蛛、雄性幼蛛和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是:10.87℃、7.37℃、7.51℃和7.97℃;有效积温分别是:109.05日度、1210.72日度、1,047.43日度和1,457.99日度。 (5)寿命:在15—32℃温区内,成蛛的寿命随温度的上升而缩短;雌蛛的寿命长于雄蛛;交配又产卵雌蛛的寿命长于交配未产卵的个体,未交配的雌蛛寿命更短(表5)。 (6)年生活史:三突花蛛在湖北省武汉市以第二代成蛛和第三代幼蛛于11月中、下旬在杂草、枯叶和冬播作物田内越冬。翌年3月中旬开始活动,4月中、下旬开始产卵,在该地区一年可完成2—3个世代。一般雌蛛一年可发生2代,雄蛛大多数发生3代。各世代出现的时间见表6。 (7)性比与交配:根据赵敬钊等室内饲养所获得成蛛,雌蛛占总数的58.82%,雄蛛占41.18%。雌雄比为1.43:1。从田间调查(1976—1980)结果:雌蛛占74.16%,雄蛛只占25.84%。雌雄比为2.87:1。雌蛛多于雄蛛。 当雌蛛亚成蛛蜕下最后一次皮后,当天就可进行交配。在棉田内,交配多在棉叶和棉枝上进行。交配时,雄蛛伏在雌蛛背面,头腹呈相同方向。交配一次需10—30分钟。交配后的雌蛛,可残食雄蛛。 产卵前期:交配后的雌蛛停一段时间就可产卵。产卵前期在15—30℃温区内,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15℃为32天,20℃为24天,25℃为16天,30℃为10天。在自然情况下,第一代平均15天左右;第二代平均10天左右。 产卵与护卵:雌蛛在临产前先做产卵室,在棉田内,首先以蛛丝将棉叶卷起呈一半圆形的产卵室,然后将卵产在室内。 产卵后的雌蛛即伏在卵室内的卵袋上或卵袋附近(仍在卵室内)进行看护。在护卵期间,雌蛛很少离开卵室,此时若有其它昆虫、蜘蛛或同种雄蛛接近,它均进行驱赶或捕食之。在整个护卵期间一般不取食,待幼蛛扩散营独立生活后,雌蛛才离开卵室去寻食。未经交配的雌蛛仍可产卵,但不能孵化,而且产的卵袋较少。 产卵率:三突花蛛的雌蛛并不是每头都产卵。造成不能产卵的原因是多方面,其中温度有一定影响。根据试验,在20—30℃温区内,产卵率较高,以28℃恒温条件下最高,为80%;15℃恒温下只有33%。

平台号 馆名 标本号 资源编码
2113C0001500004349 河北大学标本馆 004181 21131361103
2113C0001500004348 河北大学标本馆 004180 21131361103
2113C0001500004347 河北大学标本馆 004179 21131361103
2113C0001500004346 河北大学标本馆 004178 21131361103
2113C0001500004345 河北大学标本馆 004176 21131361103
2113C0001500004344 河北大学标本馆 004175 21131361103
共64条信息 共11页 每页显示6条

鉴定/评论

选择评论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