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库

白眶雀鹛 Alcippe nipalensis

物种信息

  • 物种名

    白眶雀鹛

  • 拉丁名

    Alcippe nipalensis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鸟纲 Aves

  •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 鹛科 Timaliidae

  • 资源编码

    21131113000

  • 描述

    郑宝赉:1987:形态描述 鉴别特征 眼周白色;头颈暗灰;有暗色眉纹;上体暗茶褐;喉污白;胸染茶黄,下体余部近白。 形态(A.n.nipalensis,依据Baker,1922,275—276)成鸟:眼周有明显白眼圈;头、颈和上背灰褐,有葡萄色渲染;头侧各具一道烟褐色侧冠纹,沿后颈达于背部;耳羽灰色;下背橄榄褐;翅表和尾羽表面黄褐;颏近白;下体浅茶黄;体侧和覆腿羽渲染橄榄色。 虹膜浅赭褐至深赭褐;嘴石板色或石板褐,下嘴浅淡(Baker,1922)。嘴灰角色,上嘴基部1/3褐色(Ali et Ripley,1972);脚浅肉或石板灰白色。 量衡度: 性别 嘴峰 翅 尾 ♂♀ 12—13.5 57—63 57—63.5 亚成体(8月1日采自西藏墨脱);额、头顶至颈暗灰,眼前方有两道近黑色眉纹,眉纹向后渐变粗,并止于后头;眼周白色,头侧和颈侧灰色较头顶浅;上体茶褐色;翅黑褐,翅表和上体同色,尾茶褐,尾羽外缘以茶黄色,喉和胸污灰,胸部稍染浅茶黄;下体近白,下胸和体侧微染浅茶黄。 虹膜褐色;上嘴亦呈褐色,先端浅淡,下嘴浅灰色;脚黄褐。 量衡度(据郑作新等,1983): 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 幼♀(1) 13 125 9.5 57 56 19.5 郑宝赉:1987:分类讨论 白眶雀鹛(A.nipalensis)外形与灰眶雀鹛(A.morrisonia)分布区相衔接。形态上颇有相似之处,曾有人将灰眶雀鹛(A.morrisonia)下属的亚种作为白眶雀鹛(A.nipalensis)的亚种。据Baker(1922)的描述,A.nipalensis 成鸟喉部非如其邻近地区A.morrisonia的一些亚种喉部呈浅皮黄色,而为近白色。背部橄榄褐较多,而非橄榄色。 1977年8月1日在西藏东南部墨脱背崩获得的1只雌性亚成体(形态见前描述),翅和尾的正羽已长全,但下体体羽尚呈绒状。此鸟外部形态酷似产于海南岛的A. m.rufescentior,但后者没有明显的侧冠纹,而且上背缺乏橄榄褐色。 西藏鸟类志(郑作新等,1983)一书中,将采自墨脱背崩的1只雌性幼体鉴定为A.n. commoda。该亚种分布在雅鲁藏布江以南和东部地区。该书作者只提到A.n.commoda头顶较A.n.nipalensis 为暗,上体较显棕褐色,下体较黄,尾(56毫米)较翅(57毫米)为短。此标本经重新测量,发现此鸟尾长为62毫米。原测尾长为56毫米,疑系此标本的尾羽在制作标本时被向前推,使其量度不很确切。 Ripley(1948)分析了采自米什米山Cachar和缅甸北部所采的A.n.commoda,尾均较翅为短;而采自锡金、尼泊尔的指名亚种,则尾较翅稍长。据此,西藏标本因尾较翅长,似应列为A.n.nipalensis。 亚种分化 有3个亚种,国内仅有1个亚种。

平台号 馆名 标本号 资源编码
2111CX002200000531 北京自然博物馆标本馆 001141 21131113000
2111CX002200000530 北京自然博物馆标本馆 001140 21131113000
2111CX002200000529 北京自然博物馆标本馆 001139 21131113000
2111CX002200000528 北京自然博物馆标本馆 001138 21131113000
2111CX002200000527 北京自然博物馆标本馆 001137 21131113000
2111CX002200000526 北京自然博物馆标本馆 001136 21131113000
共47条信息 共8页 每页显示6条

鉴定/评论

选择评论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