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库

雷山髭蟾 Vibrissaphora leishanensis

物种信息

  • 物种名

    雷山髭蟾

  • 拉丁名

    Vibrissaphora leishanensis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两栖纲 Amphibia

  • Anura

  • 锄足蟾科 Pelobatidae

  • 资源编码

    21131117133

  • 描述

    鉴别特征 雄髭蟾上颌缘眼下后方各有二粗壮锥状黑角质刺,与瑶山发现的髭蟾完全相同。新种雷山髭蟾无声囊,而瑶山者有单咽下内声囊。 正模标本描述 体粗壮,体长90.6 毫米;头扁平,吻宽圆,吻棱明显,颊部宽扁斜出;上颌后缘有两对锥状黑角质刺,前者小于后者。刺基部宽 X 刺高(毫米):右前刺 4 X 3.7,右后刺 6.5 X 5.3,二刺间距3.5;左前刺4.4 X 4.6,左后刺5.9 X 5.4,二刺间距2.6。鼓膜不显;瞳孔纵置;舌宽大,后端缺刻深无犁骨齿。前肢长,前臂粗壮;指端圆 、色浅;关节下瘤显著,其间有厚肤棱;掌突二,相距近,内掌突大。后肢短,胫跗关节答肩部前方,左右跟部不相遇;趾侧缘膜宽,1 、2 、3趾外侧及第5趾内侧的蹼约为各趾长的2/3,外侧蹠 间无蹼;趾端及关节下瘤与前肢者不同;仅有内蹠 突椭圆形。 头及头后上方皮肤较光滑,体背及体侧皮肤松弛,显得很皱,体侧疣多且较大;颞褶宽钝角状;四肢背面细肤棱构成的网状结构较体背面者明显,腹面满布小白痣粒;腋部有一对紫灰疣。 液浸标本背面深棕色,生活时蓝棕色;散有不规则的大小黑斑四肢具不太清晰的黑横纹。腹面紫灰色,咽喉部色略深,均散有灰白痣粒。眼球上半浅绿,下半深棕。 第二性征 未采到雌性。雄髭蟾臂粗,上颌后缘有两对角质刺无声囊亦无雄性线。

平台号 馆名 标本号 资源编码
2152CX001300002091 贵州师范大学标本馆 GZNU354458 21131117133
2152CX001300002090 贵州师范大学标本馆 GZNU354457 21131117133
2152CX001300002054 贵州师范大学标本馆 GZNU354421 21131117133
2152CX001300002046 贵州师范大学标本馆 GZNU354413 21131117133
2151C0002300082407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标本馆 CIB082406 21131117133
2151C0002300082406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标本馆 CIB082405 21131117133
共47条信息 共8页 每页显示6条

鉴定/评论

选择评论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