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揭示刺猬是我国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的主要野生宿主

来源: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日期:2022-12-21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 SFTSV),又称为新布尼亚病毒,是我国于2009年发现的一种蜱传布尼亚病毒,最初主要流行在鄂豫皖交界的大别山区。其感染可以引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临床上主要表现发热、血小板和白细胞减少、消化道症状及多脏器功能损伤。主要的传播媒介为长角血蜱。长角血蜱在亚太地区常见,是我国中东部地区是主要的蜱虫之一。大量报告表明,长角血蜱可以充当SFTSV的病毒库。然而,在野外采集的游离蜱和寄生蜱的带毒率非常低,因此仅凭蜱不足以在自然环境中维持SFTSV的自然循环,需要额外的野生脊椎动物扩增宿主。

蜱传病毒的宿主一般满足以下条件:密度比较高,媒介蜱虫滋生率高,与传染病分布相符,产生足够的病毒血症,不发病或症状较轻,病毒可以在媒介与该动物之间建立循环。

在中国,大型野生动物的密度极低,特别是在SFTSV流行的华东地区。啮齿动物和食虫目动物的分布较为丰富。在SFTSV流行区,刺猬是唯一一类高SFTSV血清阳性率(25-33%)、高密度(大于80只/平方公里)以及体表蜱虫高滋生率(100蜱虫/只以上)的野生动物。刺猬属于刺猬亚科,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和非洲,东北刺猬(Erinaceus amurensis)在我国中北部地区较为常见。非洲迷你刺猬(Atelerix albiventris)原产于非洲中部和东部,作为宠物被引入中国。

图:野外刺猬采集地点
图:野外刺猬采集地点。

在实验室条件下动物所郑爱华研究组发现,在东北刺猬和非洲迷你刺猬体内通过腹腔或皮下注射4 x 106 FFU SFTSV后,都能够检测到约106 RNA拷贝数/mL的病毒血症,持续9至11天。此外,刺猬对SFTSV感染具有高度耐受性,感染SFTSV后,体重略有减轻,组织病变在病毒清除后恢复。
  

图:东北刺猬(A, B)和非洲迷你刺猬(C, D)感染SFTSV后的体重变化和病毒血症
图:东北刺猬(A, B)和非洲迷你刺猬(C, D)感染SFTSV后的体重变化和病毒血症。

动物所郑爱华研究组进一步在实验室建立了SFTSV-长角血蜱-刺猬的病毒循环。结果显示了病毒可以高效的从若蜱或成蜱到刺猬传播、从刺猬到若蜱或成蜱传播以及从若蜱到成蜱经期传播,且传播效率均达到了100%。进一步证实了在我国刺猬是SFTSV主要的扩增宿主。

本研究揭示了SFTSV在野外自然循环的主要脊椎动物宿主,对研究SFTSV的流行和扩散规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刺猬也是我国重要的城市野生动物,随着长角血蜱在城市郊区甚至城市公园的不断扩散,SFTSV也有从农村向城市扩散的风险,需要加强监控。

该研究于2022年12月以“Hedgehogs as Amplifying Hosts of 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 China”为题发表于流行病学重要期刊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该项目得到了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支持。本文第一作者是中科院动物所赵超越博士,通讯作者是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郑爱华研究员、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江家富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郝俊峰副研究员。文章链接:https://wwwnc.cdc.gov/eid/article/28/12/22-0668_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