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额金翅

缩略图

  • 物种名

    红额金翅[雀]

  • 拉丁名

    Carduelis carduelis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鸟纲 Aves

  •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 燕雀科

  • 资源编码

    21131113181

  • 描述

    傅桐生、宋榆钧:1998:形态描述 鉴别特征 个体大小及羽色同金翅雀很相似,但额、颊及颏均呈红色,翅上有黄斑。 形态 (据新疆亚种) 雄性成鸟:额、颊和颏朱红色;眼先和眼周黑色,耳羽灰褐;眼上和颊的后方灰白色,并下伸至喉部;上体大都淡灰褐色,而腰部发灰;层上覆羽白,基部黑色;尾羽黑色,中央尾羽端白,外侧尾羽的外翈大部分白色;小翼羽和初级覆羽黑色;翼覆羽黑,具褐色窄缘;大覆羽金黄色,羽端灰褐;翅黑色;下体的前颈、胸、体侧和两胁均为灰褐色,胸还沾绿色,余部白色;翼下 覆羽和腋羽白色,近翼缘者黄色。 雌性成鸟:与雄鸟相似,但颊红色较暗淡,翅上黄斑也较差淡。 幼鸟:与雌鸟近似,一般为淡褐并具暗色斑纹或斑点,大覆羽黄斑基部黑色;内侧次级飞羽的外翈白色扩大。 虹膜黑茶色;嘴灰褐色;脚肉色。 量衡度: 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 ♂♂(10) 20.0 131.3 13.8 81.8 54.7 14.2 (18—22) (124—146) (13—14.5) (78.5—84) (53—59) (13.7—15) ♀♀(6) 16—22 135—150 13—14 76.8—84 52.8—60 14—15 傅桐生、宋榆钧:1998:生物学描述 生态 红额金翅在新疆栖息于海拔1800—2500m间,在西藏则于3000m以上地带活动。生境有沟谷杨木林、灌丛、溪边柳林、草原、农田、居民点,夏季常出没于松树、云杉林缘或果园中,冬季多到牧场、花园和开阔地区。飞翔快而直。 叫声是一种尖锐的或“pee-uu”和“tsee-yu”的铃声,在飞翔时偶尔继之以一种鸣啭的音调;受惊或进攻时常发出一种“zeez”或“eeez”刺耳的叫声。歌声是一种悦耳的和很有特色的“tsswit-witt-witt”急促的玎挡声,并具有多变鸣啭的重复,再附加以“zee-zee”的莺莺声,从而产生一种快速和清脆的白玉鸟(Serinus canaria)歌声的效果。它总是在突出的“歌点”(Songpost)处鸣唱,如树尖、线杆或电话线等。 食物以植物性物质为主,也有少量的昆虫。据钱燕文等(1965)在新疆解剖一个鸟胃,内含植物碎片和昆虫碎屑。据王子玉、卢汰春等,1976年在札达和普兰剖胃检查,食物中有草子、植物种子、树叶及花蕊等。 性喜群居,很少有单独活动者;一般从秋末结群一直至翌年4月,有时一群可达百只以上。4月末5月初即分散成对生活,5月末和6月初可见到其卵,但8月间在西藏仍有采到鸟卵的记录。这说明此鸟每年可能产1—2窝。 红额金翅的巢多筑在果树或松树上。巢呈杯状,很精致,由须根、干草和苔藓编成,内垫植物绒毛等。每窝产卵3—5枚,呈淡绿色,钝端有暗红色点斑。 8月间在新疆可以看到家族群。9月初便集合成较大的群体。 傅桐生、宋榆钧:1998:分类讨论 分类讨论 比较采自新疆中西部及北部的 paropanisi 亚种与采自西藏喜马拉雅山西段的 caniceps 亚种,二者体形很相似,paropanisi 亚种翅长10♂♂81.8(78.5—84)mm,caniceps 亚种翅长9♂♂81.5(79—84)mm;但色泽浓淡区别较明显,其中paropanisi亚种色泽较淡,上体主为淡灰褐色,下体前颈、胸及胁部为灰褐色,余部白色;caniceps亚种色泽较浓,上体主为乌褐色,下体前颈、胸及胁部为乌褐色,余部乌白色。再就分布区来看,paropanisi 亚种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的北面,而 caniceps 亚种则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的南端。 亚种分化 本种世界共计12个亚种,我国有2个亚种 傅桐生、宋榆钧:1998:生境与习性 红额金翅在新疆栖息于海拔1800—2500m间,在西藏则于3000m以上地带活动。生境有沟谷杨木林、灌丛、溪边柳林、草原、农田、居民点,夏季常出没于松树、云杉林缘或果园中,冬季多到牧场、花园和开阔地区。飞翔快而直。 傅桐生、宋榆钧:1998:经济意义 经济意义 红额金翅的体羽鲜丽,是较好的观赏鸟类,不少国家都有饲养。但在我国它分布于边远地区,且数量不多,虽啄食一些植物种子和谷物,但对农作物影响不大。

鉴定/评论

选择评论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