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头金翅雀

缩略图

  • 物种名

    黑头金翅雀

  • 拉丁名

    Carduelis ambigua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鸟纲 Aves

  •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 燕雀科

  • 资源编码

    21131113181

  • 描述

    傅桐生、宋榆钧:1998:形态描述 鉴别特征 与高山金翅相似,但头暗;腰淡黄,大覆羽具白色羽尖;飞羽具宽大的黄色羽基。雌鸟头与颊淡橄榄黑色,胁部微沾黄褐色。 形态 (据指名亚种) 雄性成鸟:额、头顶、枕部、后颈、眼先、耳羽和颈侧均黑色,微带橄榄绿色;肩和背暗褐橄榄绿;腰纯橄榄绿色;尾上覆羽与腰同色而沾褐;中央尾羽黑色,羽端具黄绿窄边,其余尾羽黑色,基部鲜黄,羽端微带淡橄榄绿色窄边;翼上覆羽与背同色;小翼羽黑色,羽缘黄绿;初级飞羽端部三分之一黑色,羽端黄白,基部三分之二金黄色;次级飞羽黑色,外翈和翼端污白。颏和喉橄榄绿而常沾黑色;下体余部橄榄绿色,胸和腹常沾黄色;尾下覆羽淡橄榄绿;翼下覆羽和腋羽与下体同色。 雌性成鸟:与雄鸟相似,但上体和头侧暗褐或黑褐,羽缘浅淡;背部微杂橄榄绿,其余各部均较雄鸟为淡。 幼鸟:与雌鸟相似,特别是头部黑色不显;并且上体和下体均具显明的褐色纵纹,尤其以下体的纵纹较宽而密;翼斑暖皮黄色,飞羽羽基具宽大的黄色斑。 虹膜暗褐或褐色;嘴角灰色,嘴基和下颌浅淡;脚浅褐或灰褐色。 量衡度:(注:见图1) 傅桐生、宋榆钧:1998:生物学描述 生态 黑头金翅也是高山鸟,在云南玉龙山分布于海拔2400—3700m处,而在西藏分布较高;但在贵州可见于1800一2900m处。此鸟常栖于松林,也出没于高山荒野、高山草甸、村旁荒地和农田中。喜结群,常几十或上百只群栖于林缘稀树上,或耕地旁的乔木冠层,也有单独活动者。鸣声似金翅而声较低,繁殖期也很婉啭动听。其叫声是一种短促、细、高的基音而带有金属声的“tit-it-it-it”的音调,这种叫声往往在飞翔时发出且常常重复;还有一种像金翅雀“twzyee”或“tzyeee”的喘息声;歌声也很像金翅雀的,但更富有金属的韵律和尖锐的高基音的颤音,以及一种纯一的或升半音的“screee”或“treeee-tertrah”的旋律。 据昆明动物所鸟类组(1980)与吴至康(1986)剖胃分析,其食物均以荞麦为最多,其次有杂草子、野果、黄豆、麦子及鳞翅目昆虫的幼虫等。又据江智华1973年6月30日在西藏察隅观察,黑头金翅以小群在农田活动,啄吃小麦和蔬菜。 5—7月为此鸟的繁殖期,巢多筑在幼松上,用松针、细草茎和苔藓等编成,内垫兽毛与鸟羽。据昆明动物所鸟类组(1980)1962年5月8日采得的雌鸟,腹内有一卵,大小为18mm×12mm;1960年5月21日见有成熟卵2个;又1961年6月30日见有一个0.7mm的成熟卵。 傅桐生、宋榆钧:1998:分类讨论 分类讨论 比较采自四川、云南和贵州的 ambigua 亚种标本,发现羽色的个体变异较大,尤其以贵州的标本很不一致,特别是头部黑色部分变化明显,从深黑、浅黑到黑褐和褐色;再就体色与 taylori 亚种标本相比较,也无深浅判然界限;在量度上虽然 taylori的翅长11♂♂81.3(78—89)mm稍大于 ambigua 的15♂♂78.8(76—84)mm,但相互均有交叉。因此我国是否存在 taylori 亚种需进一步研究。另外,如果存在 taylori 亚种,则与 ambigua 亚种的分布区在西藏察隅一带有重叠,所以我们认为西藏察隅一带及缅甸东 北部Shan States 可能是二亚种的交汇带。 亚种分化 本种世界共计2亚种,我国均有分布 傅桐生、宋榆钧:1998:经济意义 经济意义 黑头金翅仅分布在西南地区和西藏等地,虽较常见,但数量不多,经济意义不显著。

鉴定/评论

选择评论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