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雀

缩略图

  • 物种名

    松雀堪察加亚种

  • 拉丁名

    Pinicola enucleator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鸟纲 Aves

  •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 燕雀科

  • 资源编码

    21131113181

  • 描述

    傅桐生、宋榆钧:1998:形态描述 鉴别特征 体形和羽色颇似红交嘴雀,但嘴部粗厚而不交叉;雄羽多呈玫瑰红色,下体多橙黄色;雌鸟上体多橙黄,下体灰黄。 形态 (据堪察加亚种) 雄性成鸟:头顶纯玫瑰红色,鼻须、眼先乌黑;背羽暗灰,各羽具淡色羽轴斑,并缀红色羽缘,下背和腰纯玫瑰红色;尾上覆羽灰色,羽端红,而两侧的羽端白色;尾羽深褐而微沾红色;颊红色,眼下灰白,眼后较深暗;小覆羽与背同色,中、大覆羽暗褐,羽端淡红,大覆羽具白缘;小翼羽、初级覆羽和飞羽暗褐,并具红色羽缘;次级飞羽的外缘白色;下体红色,并延至腹侧,至肛周变白,体侧和两胁淡铅灰色,尾下覆羽灰色,羽缘和羽端白色;翼下覆羽和腋羽灰色。 雌性成鸟:通体无红色。冠和颊橄榄黄色,眼先灰白;上体余部鼠灰色,肩、背及翼内侧覆羽有暗色条纹;小覆羽与背同色;中、大覆羽暗褐,具白缘;小翼羽、初级覆羽和飞羽均暗褐色;初级飞羽羽缘黄白,次级飞羽羽缘白色;尾上覆羽灰色,微沾橄榄绿色;尾羽暗褐,羽缘橄榄褐色;下体灰色,喉和胸沾黄橄榄色;下腹和肛周淡灰色,尾下覆羽、翼下覆羽及腋羽灰色,羽缘发白。 幼鸟:同雌性成鸟相似,但冠和背、喉与胸部橙黄色较浓。 虹膜褐色;嘴铅黑色而微带紫,腿和脚黑色。 量衡度: 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 ♂♂(2) 57,56 201,208 13,14.6 108,111 85,95 21.5,22.5 ♀♀(2) 55,57 192,204 13.5,14.5 99.3,108 83,88 19.5,22 傅桐生、宋榆钧:1998:生物学描述 生态 松雀属于北方寒冷地区鸟类,栖息于山地森林,尤喜在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中,游荡时也到山谷和平原食物丰富的杂木林中。小群生活,在小兴安岭五营冬季常见10只以上的群体,但在吉林各地仅见到3—5只的小群。性不大怯疑,很活泼,常跳跃和飞翔于树冠多种子的枝干上。繁殖期雄鸟发出高亢、多变而悦耳的颤音,很像紫红朱雀(Carpodacus purpureus)的歌声,它包含有像尖锐的笛声和颤音后继之,以一种刺耳的拨弦声。一般叫声是一种笛子的哨声,音似“teu-teu-teu”或‘“pee-lee-jeh”和“pee-lee-ju”,其中间的音调较其他的为高;还有在群中取食时发出的一种温柔的颤音;在飞翔时常常发出一种短促、柔和、悦耳的“pui pui pui”的颤音,或者是一种刺耳的“caree”、“crrru”和“ca-r-a-r”声;警戒声音似“chee—vli”;幼鸟有一种清晰的像铃的 “tee-klee”的叫声。 我们冬季在吉林各地剖胃检查内容物,多是松子、橡实、明开夜合的种子及各种树木的冬芽。 松雀在我国东北地区为罕见的冬候鸟,并不在我国繁殖,而Sowerby(1923)认为它是东北的留鸟,并记述它在小枞树上营巢,尚需进一步证实。据BopobbeB(1954)将此鸟列为乌苏里边区可疑的繁殖鸟。据报道此鸟在欧亚北部营巢于小松树上或小白桦树上。巢呈扁形,外壁由松柏细枝编成,内垫芦叶、苔藓和羽毛等,每窝产卵3—5枚,呈深绿蓝色,具紫褐或黑色点斑。 傅桐生、宋榆钧:1998:分类讨论 亚种分化 本种有10个亚种,我国有2个。 傅桐生、宋榆钧:1998:生境与习性 松雀属于北方寒冷地区鸟类,栖息于山地森林,尤喜在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中,游荡时也到山谷和平原食物丰富的杂木林中。 傅桐生、宋榆钧:1998:经济意义 经济意义 松雀虽为北方稀见的鸟类而且数量不多,但羽色鲜丽,又易于驯养,春季鸣声悦耳,可饲为笼鸟。长春猎鸟者多在秋末冬初专门用网捕捉,可外销出口。

鉴定/评论

选择评论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