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草蜥

缩略图

  • 物种名

    北草蜥

  • 拉丁名

    Takydromus septentrionalis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两栖纲 Amphibia

  • 有尾目 Caudata

  • 蜥蜴科 Lacertidae

  • 资源编码

    21131115133

  • 描述

    鉴别特征 背部起棱大鳞通常6行,腹鳞8行且起棱;尾长为头体长的2-3倍以上;背面棕绿色。 吻部较窄,吻端锐圆,吻鳞较窄,不入鼻孔,通常与额鼻鳞略相接,将左右上鼻鳞隔开;鼻孔开口于鼻鳞、后鼻鳞与第一枚上唇鳞之间;额鼻鳞较大,长宽几乎相等;前额鳞的前1/3相接,并略小于顶鳞;额鳞长大于宽,小于顶鳞,前端宽呈三角形向前突出与前额鳞相接,后端窄且近于平直和额顶鳞相接;额顶鳞一对,中缝相接,其余部分与额鳞,3、4眶上鳞,顶鳞及顶间鳞相接;顶鳞是头部最大的一对鳞片,其外缘有一排较大的棱鳞;顶间鳞很小;顶眼清晰;枕鳞甚小,比顶间鳞短,很小相等,通常为1-2枚小鳞片或顶鳞的中接线,把枕鳞与顶间鳞隔开;眶上鳞4枚,第一、四枚很小,第一枚更小,几乎呈粒状,第二、三枚较大,大小相近或第二枚稍大;上睫鳞4或5枚,第一、二枚最长,有的与眶上鳞相接,在上睫鳞与眶上鳞间有一组鳞填充;颊鳞两枚,后一枚较前者长;上唇鳞通常7(很小为6或8)枚,第五枚最大,位于眼下方;下唇鳞5枚(少数为6枚);颏鳞宽胜长;颔片通常3对(少数为4对或不对称,右4左3,左2右3等),据刘承钊对427个标本的统计,颔片异常率达6.4%左右,颔片第一对中央相接;颞鳞小,微棱;耳孔上方边缘有三枚较大鳞,其中一枚尤为窄长;鼓膜上有一枚狭而长的鼓鳞,头后面和成行大鳞之间有许多小粒鳞;领围鳞片由11-12枚较尖且起棱鳞片组成。背鳞起棱大鳞片,其棱首尾相接连续成线;前段鳞多为7行(少数为6或8行);中段为6行(少数为5或7行);后段5行(少数为4行),中间一行或两行较小,有的行间有增加之小鳞。腹部起棱大鳞8行,靠外侧2-3行起棱更明显;腹部鳞片近方形,尖端钝,且具短的锐突,排列整齐,纵横成行;从领围到肛前鳞之间,腹鳞为26-31(通常为27-29)横列。肛前鳞光滑,具有二条隆起线,又在其两侧各有两枚鳞片。背腹之间体侧为粒鳞,近背侧1行,近腹侧2至3行具起棱鳞片。四肢背的鳞片近菱形且起棱,也有粒状鳞。鼠蹊孔一对;趾下瓣单个或部分分开,大多数为23-29个。尾鳞强棱,尖端具短锐突,在尾基背面俨的棱形成非常硬的脊。 生活时整个背面为棕绿色,腹面灰白色或灰棕色;头侧近口缘的体侧近腹部色浅;眼至肩部常有一条窄的线状纵纹,边缘齐整。雄性背鳞之外侧,从顶鳞后缘起到尾基部有一鳞片宽(实际是相邻两行鳞片各一半形成的一鳞片宽)草绿色齐整的纵纹;体侧有不规则的深色斑。

鉴定/评论

选择评论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