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鉴别特征 背部无突起的鳞丛或棱鳞。四肢和胸鳞上有不明显的弱棱。有腋斑。 形态 成蜥头体长41-58mm,尾长55-70mm。头长圆形,宽度略大于长。吻圆稍尖,吻鳞较大,鼻鳞2-4枚,鼻孔朝向前侧方,鼻间鳞2-4枚,鼻孔间距大于鼻孔至眼前褶长度的二分之一。头部背面的鳞片平滑,前额鳞和顶鳞较大,有时有2-3枚大形的枕鳞,眶上鳞略为突起而小。鼻鳞与第一枚上睫鳞之间有鳞片3-4枚。上睫鳞8-9枚,前面5、6枚平扁形,覆瓦状排列。上、下眼睑被粒鳞,中间部分的上睑缘鳞游缘平齐或稍内凹,两端的鳞片及下睑缘鳞离缘锯齿形;下睑鳞与上唇鳞之间有纵列鳞3-4行。上唇鳞(13、14)15-18枚,游离缘呈缺刻状;下唇鳞11-15枚。颏鳞大,约为下唇鳞的2倍,颏鳞至喉褶的一纵列鳞36-52枚。 体平扁而宽阔,颈侧褶和体侧褶发达。脊鳞大,往两侧逐渐变小,鳞端尖出上翘。胸部和前腹部的鳞片平滑或带弱棱。四肢背面均被棱鳞,大小与脊鳞相仿,上臂腹面和胫部外侧被棱鳞;前肢帖体前伸时中间3指超过吻端,指长顺序4-3-2-5-1,爪尖长而弯。雌蜥后肢贴体前伸时趾端到达颞部,雄蜥则达眼的后缘,趾长顺序4-3-2-5-1,第Ⅲ、第Ⅳ趾外侧栉缘发达,内侧之栉甚小,爪尖利,第Ⅴ趾爪最长尾甚平扁,前半部的覆鳞光滑,后半部的背、腹面被棱鳞。 背部灰土黄色或铅灰色,色纹变异极大。眼的前缘之间有一深色横纹,眼的后缘之间有一对长圆形斑,枕部中央有一较短的纵斑。沿脊背部有2-5对互相对称的暗斑,并杂有黄白色圆点及细纹;尾背有6-8条镶以褐边的横行黄斑。河西下次廊西部的蜥体背部前后各有一横带,与腰侧纵纹相联呈长方形图案;有的背纹则为前、后排列的环纹或全由细碎的短纹构成;而内蒙古北部二连地区还发现了背面全为黑色的黑化个体,与腹面的黄白色明显分界。雄蜥的颏、胸、腹部有黑色斑点。四肢背面也有暗斑及横纹。有腋斑。尾上有深色横纹6-9条,腹面有黑色半环,与白色相间,尾梢黑色。 幼蜥后肢比例长,贴体前伸时掌部超越吻端。尾下鲜黄色,与黑环彼此交错相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