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库

黄喉鹀

2017年02月09日 04:09
phylum:Chordata
门:脊索动物门
class:Aves
纲:鸟纲
order:Passeriformes
目:雀形目
科名:Emberizidae
中文科名:鹀科
属名:Emberiza
种名:elegans
中名:黄喉鹀
亚种名:elegans
描述:雄鸟:上体显然较东北亚种为深而富有栗色,翕部有窄的黑纹,背部纵纹均较宽黑,羽缘栗色后颈的灰色不浓,颈和腰鼠灰色两胁纵纹浓著,是带有黑色的桔褐色。
雌鸟色暗淡。
量衡度:
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
♂♂(3) 15.5,16.3,17 150 9,11,12 69,75,77 68 18,20,21
♀(1) 16 148 11 69 64 19

国内分布:仅见于四川中部(旅鸟)及台湾(2月)。
国外分布:西伯利亚东部,日本(留鸟)北海道,千岛群岛,朝鲜半岛及琉球群岛等地。
资料来源:傅桐生、宋榆钧、高玮等, 1998. 中国动物志 鸟纲 第十四卷 雀形目(文鸟科、雀科). 北京: 科学出版社
pdf下载地址:Emberiza_elegans_elegans.pdf
  • 物种名

    黄喉鹀

  • 拉丁名

    Emberiza elegans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鸟纲 Aves

  •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 燕雀科

  • 资源编码

    21131113181

  • 描述

    "鉴别特征 具冠羽;头顶包括冠羽、头侧和胸部大斑均黑色;眉纹、枕、颏和上喉辉黄;背棕栗色具黑褐色纵纹;翅和尾暗褐,最外侧两对尾羽有大形白斑;两胁具黑褐沾栗条纹。 形态 (据东北亚种) 雄性成鸟(春羽):额基,眼先,眼周,颊和耳羽均黑色,耳羽上方有一白色带;头顶和枕部黑色,具有短冠,由枕部黄色环所分开并和眉纹相连,并前伸至眼先而越过额上后,为白色细带;后颈和颈侧灰色,各羽具隐约的黑轴纹和斑点;上背和肩栗色,羽缘土黄,具黑色轴纹;下背,腰和尾上覆羽褐灰色,微沾栗色;中央尾羽灰褐,其余尾羽黑色,羽缘灰白;最外侧一对尾羽几乎全白,仅羽基有一斜形小黑块,外翈尖端有一长形暗斑;次对尾羽内翈有一长形楔形白斑;小覆羽灰,中和大覆羽黑褐,羽端砂黄,尖部发白,形成翼上二条翼斑;小翼羽,初级覆羽和飞羽均暗褐,羽缘线栗红色,初级飞羽羽缘较灰;内侧次级飞羽黑色,羽缘赤褐;颏和喉柠檬黄色,下喉有一白带,胸部有一三角形黑带;胸侧和下体余部白色,体侧和两胁具栗褐色条纹;腋羽和翼下覆羽均白。 雄性成鸟(秋羽):上体满布赤褐色,羽缘和羽端红褐;后颈的黑和栗色条纹更为显明;头部黑色,颊和胸部黑带均被土黄色羽尖所掩匿;枕部黄色和黄喉部分均较暗淡,羽端具细小暗色点斑;喉部的白色沾灰,两翼和翼上覆羽羽缘较春季更为赤褐。 雌性成鸟(春羽):羽色与雄鸟相似,但较暗淡。黑色部分转为暗褐,具黑褐色羽干斑,黄色部分均较浅淡,后颈灰转为灰褐,具暗栗色斑;背部棕栗色而代之以褐栗色,腰和尾上覆羽灰褐色;喉土黄色,上胸具黑块斑;腹、尾下污白,胁部具锈色纵纹。 雌性成鸟(秋羽):较春羽浅淡,上体的沙黄色和淡栗色较明显;颏和喉浅土黄色。 雄性幼鸟(秋羽):后颈和背部的栗色较著,最初幼鸟与雌鸟相同。 雌性幼鸟:和成鸟不同处在于冠环和颊、喉非黄色,而呈一种淡茶牛皮黄色。 虹膜褐色;嘴黑色、下嘴基部较浅;脚肉色。"

鉴定/评论

选择评论分类:

上一篇:星鸦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