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lum:Annelida
门:环节动物门
class:Polychaeta
纲:多毛纲
order:Nereidida
目:沙蚕目
科名:Syllidae
中文科名:裂虫科
属名:Typosyllis
种名:fasciata
中名:扁模裂虫
描述:标本采集地 山东青岛(大黑澜、汇泉浴场、鲁迅公园,岩岸潮间带牡蛎区)、烟台(烟台山岩岸潮间带),河北北戴河(岩岸潮间带)。
形态特征 体长10—24 mm,体宽(含疣足)0.6—1.3mm,具80—120个刚节。
活标本黄棕色,酒精固定标本肉色。
口前叶亚球形,宽大于长。2对圆形红眼,呈倒梯形排列,前对大于后对。2触角基部愈合。3个触手,中央触手位于眼间,侧触手位于口前叶前部前对眼之间,中央触手长于侧触手、具30—35环轮,侧触手具28—30环轮。2对围口节触须,背触须具30—35环轮,腹触须具18—22环轮(图204 A)。
咽位于第1—8刚节,前缘具10个软乳突,第3刚节具1中背齿。前胃位于9—15(17)刚节。
疣足单叶型。长背须具40—50环轮,短背须具25—30环轮,且长短轮替排列,指状腹须不长于刚叶,刚毛叶钝圆锥状(图204 B—C)。
具复型镰状单齿刚毛,端片有长有短,切割面具锯齿(图204 E—F)。体后部疣足上下方各具1根简单型双齿刚毛,一侧有锯齿(图204 G)。足刺3根,末端尖(图204 H)。
幼虫发育 1964—1965年和1973—1974年3—5月,在青岛鲁迅公园和大黑澜,多次采到具性生殖匍枝的个体(图203 B)。在个体的第40或60刚节,产生浅紫色或蓝绿色的雌性生殖匍枝、具28—50个刚节,体内充满卵。在另一个体第40或62刚节,产生粉红色或橘黄色的雄性生殖匍枝、具20—30个刚节,体内充满精子。生殖匍枝皆具2个短且有皱褶的触手、背腹面各1对圆形的大眼,除具正常的复型镰状单齿刚毛外,在背须的基部还具游泳的细长毛状刚毛(图204 D)。
fasciata(Malmgren)背面观(示体后部具雌性生殖匍枝)。
A.体前部背面观B.体前部疣足C.体中部疣足D.体后部具生殖匍枝部分(背面观) E—F.复型镰状单齿刚毛G.体后部简单型单齿刚毛H.疣足足刺。
5月7日,放入培养缸中并加入新鲜海水和少许扁藻和硅藻。
5月12日,雌、雄性生殖匍枝与母体断开为单个的雌、雄性生殖个体(体长为3—7 mm)(图205 A),在水中游泳排精放卵,受精卵(图205 B)很快发育为原肠胚,体长0.2 mm。
约5小时后,为担轮幼虫。长0.2 mm,具1对红色眼点、1束口前纤毛束、前纤毛轮和后纤毛束,体内充满半透明的油球。游动较快(图205 C)。
10多个小时后,虫体变长而窄,体长0.22 mm。游动加快,有趋光性(图205 D)。
A.雌性生殖个体背面观B.受精卵C.早期担轮幼虫背面观D.后期担轮幼虫背面观E.3刚节疣足幼虫背面观F. 4刚节疣足幼虫背面观G—H. 6刚节疣足幼虫体腹面观和背面观。
1日后,为3刚节疣足幼虫,体长0.24 mm。每节具1根纤细的刚毛,油球向消化道集中。游动并在器壁上爬动,趋光性变弱(图205 E)。
4日后,为4刚节疣足幼虫,体长0.32 mm。头部和尾部两侧有色斑,出现咽囊,消化道黄绿色还未与体外相通、油球减少。仍游动并在器壁上爬动(图205 F)。
8—9日后,为6刚节疣足幼虫,体长0.4 mm。每节具1—3根幼虫刚毛,出现前胃、达第2刚节,消化道内充满藻类,肛门形成。此时虫体大量死亡(图205 G—H)。
本种曾用名为扁裂虫。
国内分布:分布于渤海和黄海
国外分布:太平洋(东西两岸),鄂霍次克海,白令海,日本海,日本(北海道南部、九州),北大西洋。
资料来源:孙瑞平、杨德渐, 2004. 中国动物志 无脊椎动物 第三十三卷 环节动物门 多毛纲(二) 沙蚕目. 北京: 科学出版社
pdf下载地址:
Typosyllis_fasciata.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