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郑宝赉:1985:形态描述
鉴别特征 P. brevirostris 与 P. ethologus 酷似。雄鸟自头至背黑色;腰、尾上覆羽和喉部以次赤红;两翅黑色,具赤红色翼斑;中央尾羽黑色,外侧尾羽黑色限于基部,先端红色;喉黑。与 P. ethologus 明显区别特征为内侧第三、四枚飞羽红斑不沿羽缘延伸*,第一枚初级飞羽无粉红色外缘,中央第二枚尾羽先端大部分红色,内翈先端亦红。
雌鸟前头染深黄,头顶至背污灰;腰和尾上覆羽深橄榄黄;两翅和尾均黑,黄色代替雄鸟的红色;眼上、下睑染黄;颊渲染以黄色;整个下体鲜黄。与雌性 P. ethologus 和 P.solaris 易于混淆,唯其前头浓沾黄,颊和耳羽亦染有黄色,与 P. ethologus 的额基微缀黄,颊和耳羽呈灰白,P. solaris 额基呈灰色显然有别。
形态 (P. b. affinis,采自云南)
雄性成鸟:额、头顶、背以及肩羽均黑,并具金属光泽;腰和尾上覆羽深红;翅黑;除第一至第四枚初级飞羽外,其余飞羽基部概具深红色宽斑;小覆羽、中覆羽与背同色;大覆羽先端红;中央尾羽黑色;次一对尾羽红色而基部具斜行黑斑,向外黑色渐形小,红色斜斑相形宽阔;头、颈两侧与头顶同色;颏、喉及上胸污黑少光泽;余下体深红;翼缘红色;翼下覆羽红色略浅。
雌性成鸟:额基深黄,前头转浅;头顶至背部转呈暗污灰色,或微染绿色;腰和尾上覆羽深橄榄黄;翅褐黑;尾与雄鸟同,但黄色代替红色;颊黄;耳羽黄色,后部转浅灰;整个下体自颏至尾下覆羽皆鲜黄,胸部略深;翼缘及翼下覆羽黄色。
雄性幼鸟(1973年5月20日采自、云南贡山):此鸟野外记录为雌性,乃为雄性之误。体羽大致与雌性成鸟相似。头顶和肩羽微缀以绿色;背部中央有2—3片黄羽;黄色翼斑和尾羽黄色部分明显地转呈橙色;腰和尾上覆羽亦显露橙色;胸、腹部同样显示了由黄色向红色转化,胸部尤显,已微呈橙红色。
雌性幼鸟(1978年8月8日采于云南碧江):这只幼鸟击伤多处,颊、耳羽等部分羽色难以辨认,但根据其下体自颏至尾下覆羽见有鲜黄色而仍可确定为 P. brevirostris。额基深黄;头顶至背灰橄榄绿,羽端浅并具黑色次端斑;腰和尾上覆羽鲜黄,先端浅淡,亦具黑色次端斑;翅、尾与雌性成体同;小覆羽与背同色;大覆羽和中覆羽先端浅黄;自颏至尾下覆羽黄色;腹侧、覆腿羽以及尾下覆羽有灰黑色斑杂;翼缘和翼下覆羽黄色。
虹膜褐色;嘴和脚黑色。
量衡度:
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
♂♂(4) 180.182 10.5,11 87,87.5 94,96.5 14.5,15.5
18,18,19,20 182,189 11,11.5 88,88.5 100.5,103.5 15.5,15.5
♀♀(3) 17,18,25 180,185,194 10,11,11.5 83.5,83.5,86.5 90.5,96.5,99 10,11,11.5
郑宝赉:1985:生物学描述
生态 短嘴山椒鸟为夏候鸟,较长尾山椒鸟和赤红山椒鸟少见。栖于海拔2,300米以下的山林。夏时成对或3—4只小群活动,曾见与长尾山椒鸟混群。觅食时常发出尖锐的鸣声。以虫为食。采自四川盐源(7月)的1只雌鸟,胃内90%以上为昆虫(郑作新等,1963)。剖析3月(1只)、4月(4只)、5月(3只)、6月(4只)和8月(1只)采自云南的13只鸟胃,胃内食物纯为昆虫,有一鞘翅目昆虫(9次)、鳞翅目昆虫(5次)、膜翅目和半翅目昆虫(各1次)。
1956年5月和6月获自云南东南部的雌鸟和雄鸟均见明显的孵斑。1972年4月11日和30日在云南南部绿春采得的2只雄鸟睾丸膨大,分别为11×7和13×6毫米。1962年5月7日在云南西部龙陵小黑山(海拔2,100米)获得的1只雌鸟,输卵管膨大,管内有无壳卵1枚,此鸟尚有一卵泡斑。
此鸟数量不多,夏时在中国西南部和南部繁殖,摄食害虫,应加以保护。
郑宝赉:1985:分类讨论
分类讨论 P. brevirostris 与 P. ethologus 为一对亲缘种或近亲种,外形极为相似。以往曾有以 P. ethologus 作为 P. brevirostris 的地理亚种,或以同一种的雌性和雄性分别定为不同的种(Bangs,1921)。如采自四川的 P. ethologus, Baker(1920)曾误认为 P. bre-virostris 的地理亚种 P. styani。P. ethologus 与 P. brevirostris 的主要区别特征已列一、二于本种的“鉴别特征”中,现就这二种的外部形态列表比较如下。 P. brevirostris 有作为单型种处理(Ludlow, 1944; Smythies, 1953; 郑作新, 1958; 伊万诺夫, 1959; 郑作新等, 1963),或认为此鸟为多型种(Baker, 1924; La Touche, 1925; Gee,1926—27; Riley, 19:26; Mayr, 1940; Ali et .al. 1971; 郑作新, 1976)。查看西藏3(5月、8月)、云南西北部贡山1(5月)、西南部腾冲1(5月)、永德1(8月)、营盘1(4月)、双江1♂(6月)、中部景东1♂(8月)、南部绿春1♂(4月)、东南部马关2♂♂(6月)以及广西瑶山2♂♂(3月、9月)的14只雄鸟,腰、尾上覆羽和下体红色几同等深暗,没有区别;10只雄鸟中,墨脱、贡山、腾冲、双江和广西瑶山的5只标本中央尾羽纯黑,余9只中央尾羽先端有宽窄不等,长短不一的红色外缘。云南西部龙陵小黑山的 offinis(2♀♀,5月),背部一致为污灰色,景东(1♀,8月)、绿春(1♀、4月)、马关(2♀♀,6月)和广西瑶山(1♀,9月)的5只 anthoides,与西藏墨脱(2♀♀,7月和8月)的指名亚种相似,很难区分,仅前头黄色范围较宽,背部褐灰色稍深,绿色渲染亦较为明显,但深浅不一。这些特征是否即为 P. b. anthoides 与 P. b. brevirostris 之间的稳定区别特征尚有待作进一步研究。
采自云南贡山和营盘两地的各1只雄鸟,与其它亚种的雄鸟相较,难以区分,只得参照地理分布暂别之为 offinis 和 anthoides。对中国的 P. brevirostris,依据所查标本和各学者意见分为3个亚种。
亚种分化 本种计4个亚种,见于中国的有3个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