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病害首先在老针叶上产生黄斑。在高度感病的寄主上,在子实体周围出现大面积的红色区域,上生密集的子座群,而在其他寄主上,受侵染的针叶只出现单一的红色或烧焦状。在受松针褐斑病菌侵染的辐射松上,偶尔也能观察到针叶变红;但不同的是它的子实体极少聚集成群,而是沿着针叶直线生长。随着病害的发展,分枝基部的针叶出现坏死,并脱落,逐渐扩展至新叶。随后,枝条的基部便开始一种慢性病状态,在茎和主枝上,带有一丛丛发病针叶群的末端常常会出现嫩条。 子囊盘开始为白色,埋生,表皮下生,后凸出,黑色,子座状和杯状或具腔(假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色,光滑,壁薄,具1~5分隔(或可达7个分隔),短棍棒形至长丝形;10~32μm×1.8~3μm,顶端圆,基部平截。性孢子器同松针褐斑病菌所描述的一致。子囊座密集地聚生在红色区域。这与松针褐斑病菌类似。子囊孢子稍长,但基本上与松针褐斑病菌一致。苗木、人工幼林和天然林均可受害。轻者影响树木生长,重者使幼树和苗木整株死亡。病害一般先从下部枝条感病,逐渐向上发展。在针叶上形成中间为红色,两端为褐色的带状斑点,中间产生子实体。 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盘在针叶表皮下越冬,翌春产生分生孢子,为初次侵染来源,分生孢子由雨水和风传播,萌发芽管从气孔侵入。潜育期在2个月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