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黑星病 Venturia inaequalis

物种信息

  • 物种号

    1000212

  • 物种名

    苹果黑星病

  • 子囊菌门

  • Phylum

    Ascomycota

  • 座囊菌纲

  • Class

    Dothideomycetes

  • 格孢菌目

  • Order

    Pleosporales

  • 科名

    Venturiaceae

  • 中文科名

    黑星菌科

  • 属名

    Venturia

  • 种名

    inaequalis

  • 拉丁名

    Venturia inaequalis

  • 作者

    G.Winter

  • 年代

    1875

  • 原产地

    哈萨克斯坦东部

  • 中文俗名

    疮痂病

  • 英文名

    Apple scab

  • 次异名

    Sphaerella inaequalis

  • 最初入侵地点

    渭北旬邑县

  • 入侵年代

    1999

  • 入侵途径

    苗木、病枝调运

  • 国内分布

    中国陕西

  • 国外分布

    阿富汗、不丹、中国(陕西、台湾)、印度、印度尼西亚、伊朗、伊拉克、以色列、日本、约旦、朝鲜、韩国、哈萨克斯坦、黎巴嫩、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叙利亚、乌兹别克斯坦;非洲:埃及、埃塞俄比亚、加纳、肯尼亚、利比亚、马达加斯加、摩洛哥、南非、津巴布韦;欧洲:奥地利、白俄罗斯、比利时、保加利亚、克罗地亚、塞浦路斯、捷克、丹麦、芬兰、法国、德国、希腊、匈牙利、爱尔兰、立陶宛、意大利、马耳他、荷兰、挪威、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俄罗斯、塞尔维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典、瑞士、英国;北美洲:加拿大、美国、墨西

  • 描述

    主要危害叶和果实。叶片正面和背面均可能出现病斑。病斑起初呈淡褐色,圆形或放射状,渐演变为黑色,上生黑色戎状霉层,直径3~6mm。嫩叶上病斑多呈放射状或羽毛状,褐色或黑褐色,霉层不明显。发病后期,四周组织增厚,中央变灰色或黑褐色。叶片染病,形成棱形或长条状病斑,病叶早期脱落。果实发病,病斑多出现于果实肩部和胴部,起初黄绿色,渐变黑褐色至黑色,圆形或椭圆形,表面有黑色霉层。随果实增大,病部凹陷龟裂,病果畸形。病重树早期落叶,产量大减,质量降低,树势削弱,花芽形成减少。 苹果黑星病菌以假囊壳在落地病叶中越冬,翌年春季子囊孢子成熟,射出,随风传播,为初侵染源。生长期发病后,病斑上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 有性阶段,假囊壳产生于落地叶片,起初着生于子座中,暗褐色至黑色,球形,直径90~170μm,后顶部突出,上生刚毛,长40μm,突起处有孔口。子囊圆筒形,中部略膨大,40~70×6~11μm,含8个子囊孢子。子囊腔先为拟侧丝所充满,后逐渐融化,而让位于子囊和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卵形,有一个隔膜,偏于顶部,分隔处缢缩,上胞较小,顶部稍尖,11~15×6~8μm。性阶段,分生孢子梗丛生于子座上,暗褐色,单胞,少数有分隔,50~60×5~5.5 μm。分生孢子暗褐色,纺锤形,单胞,少数有分隔,12.7~22.5×6.8~9.5μm

  • 种录入人

    马智

  • 种录入时间

    2018.12.25

  • 种校对员

    石娟

  • 种校对时间

    2018.12.30

  • 是否保密

相关数据支持
标本号 馆名 标本馆 物种号
bjfuplant1379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标本馆 IOZ 1000212
bjfuplant1378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标本馆 IOZ 1000212
bjfuplant1377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标本馆 IOZ 1000212
bjfuplant1376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标本馆 IOZ 1000212
bjfuplant1375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标本馆 IOZ 1000212
共7条信息 共2页 每页显示5条